孔子故里的政德教育創新實踐-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8/26 09:51:47
來源:新華社

孔子故里的政德教育創新實踐

字體:

  6月8日無人機航拍的曲阜市孔廟、孔府及周邊城市風貌。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新華社濟南8月25日電(記者張雲龍)泰山之陽,洙泗之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這便是如今山東省濟寧市下轄的曲阜市。3000多年前,周公受封於曲阜建立魯國,從此“周禮盡在魯矣”,燦爛的文化孕育出孔子等古聖先賢。

  孔子説:“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即當政者以德行來治國理政,就像北極星一樣,安居其所,其他星辰就會井然有序地環繞着它。幾千年來,政德思想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傳承至今,孔子故里山東濟寧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開創了極富特色的政德教育模式。

  當地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幹部為政之德”為主題,打造全國首個幹部政德教育基地——濟寧政德教育幹部學院,在曲阜孔廟(祭祀孔子的本廟)、孔府(孔子嫡系長孫歷代衍聖公的官衙住宅)、孔林(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等文化遺産地開展現場教學,闡釋傳統政德思想的當代價值,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幹部前來學習。

  何以為新?首先體現在政德教育內容上。濟寧政德教育幹部學院黨委書記陳衝指出,學院在教學內容上突出政治性和時代性,以深入闡釋“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為核心任務。

  圍繞優秀傳統文化推崇的“志道忠誠”“為民擔當”“清正廉潔”等價值理念,學院開發出《儒學修養論中的黨性修養借鑒》等專題課,打造了孔廟弘道門“弘道明志”、孟廟“仁政民本思想”、孔府戒貪圖“傳統廉政思想”等教學點,向學員闡明“講仁愛、重民本”的核心要義就是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而“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的現實意義就是要廉潔從政。

  2020年9月26日在山東曲阜拍攝的孔廟萬仞宮墻(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其中,孔府戒貪圖講解時長約8分鐘,主題鮮明,令人難忘。該圖位於孔府內宅門後的照壁上:一隻猛獸張着血盆大口,瞪着銅鈴般的大眼,神情貪婪。它喜吞食各種寶物,竟妄想吞下太陽,結果墜海而亡。

  “明代孔府衍聖公將這樣一幅圖繪製在內照壁上,就是要借這只獸的可悲下場警示自己和教育後代子孫戒貪。”學院教授種淑嫻講解道,對於如何戒貪,儒家有其獨到的智慧,第一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第二要保持清醒的道德理性;第三不能忽視制度的作用。儒家強調“不知禮,無以立”,“禮”既指道德原則,也指法度規範。

  “戒貪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今天依然被大家普遍關注。”種淑嫻繼續講解説,“我們在面對誘惑時,要清醒地認識到貪腐對我們的危害,要克制誘惑,遵守黨紀法規,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本着這種精神,我們可以在許多方面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

  其次,濟寧的政德教育模式之新體現在形式上。當地建立了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禮樂教學“四位一體”教學體系,力求把新時代政德要求講到幹部心坎裏。

  2023年6月9日,來自濟南大學附屬小學的同學們在曲阜市參加研學活動,並背誦《論語》。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學院依託曲阜“三孔”等文化遺産地和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等文化設施打造數十處現場教學點,在曲阜顏府等地開發拓片製作、活字印刷等體驗項目,在以誠信、孝善等為主題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驗村居”教學點展現運用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治理的實踐成果,創作山東快書《官箴碑》等劇目,讓學員在傳統禮樂文化滋養中提升政德修養。

  “不論是返本開新,推陳出新,還是綜合創新,首先要解決的都是‘文化自知’問題。只有‘自知’,才能‘自信’。”談及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關係時,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劉續兵説。

  在濟寧參加政德教育的學員有一個共同感受:身臨其境看到了活着的傳統文化,文化自信大大提升。濟寧政德教育幹部學院迄今已承接各類班次1800余期,培訓學員10萬餘人,不僅包括來自國家部委、31個省份和港澳的學員,還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些公務員。

  學院教務部講師孔洪恩最大的願望就是通過他的講解給學員埋下一顆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興趣的“種子”。“值得欣慰的是,經常會有學員&&我。他們會帶着家人和孩子,甚至組織孩子班上的同學一塊來到曲阜孔廟研習傳統文化,還有一些學員培訓完回去後就帶領他們單位和系統的同事來我們這裡開展政德教育。”孔洪恩説。

【糾錯】 【責任編輯:丁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