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周營鎮王樓村的白樓灣濕地公園,水清岸綠,樹木蔥蘢,大沙河在此流過,波光瀲艷的水面上不時有幾隻水鳥嬉戲,一幅美麗畫卷盡收眼底。而在三年前,這裡還是一提起就讓村民皺眉頭、捂着鼻子繞道走的“臭水溝”。
“過去多年裏,大沙河邊遍佈家禽養殖場,禽類糞便、污水侵佔河道,日子久了還成了村民們傾倒垃圾的地方。”王樓村黨支部書記王運洲説,大沙河成了“臭水河”,住在河岸的村民紛紛選擇搬離。
自2017年開始,薛城區開始大沙河生態治理工作。“通過對河道進行清淤、疏浚、拓寬,將原先寬20米的河道拓至50多米,建設了白樓灣濕地公園。”薛城區城鄉水務局發展規劃科科長張玉賓告訴記者,借助一系列舉措,大沙河水系生態得到全面修復,河兩岸呈現出岸綠、水清、景美的自然風光。
完成水系治理後的白樓灣濕地公園。新華社記者邵魯文 攝
記者了解到,當地還將水生態修復和鄉村振興與産業發展進行有機融合。薛城區周營鎮黨委副書記孫啟松介紹,在大沙河河道周邊,規劃建設了濱水長廊、休閒廣場、親水沙灘等游玩及觀光設施,鄉村旅游順勢而起;以大沙河為紐帶,圍繞周邊15個村莊打造了現代農業産業園、智慧農業示範園、採摘基地等項目,帶動周邊村民百餘人就業。
“現在不僅水環境得到了修復,村子也成為附近小有名氣的‘網紅村’。”王樓村不少村民&&,生態環境的變化讓老百姓享受到了水系治理帶來的生態紅利。王運洲説,今年白樓灣濕地公園日最高客流量達2萬餘人次。
“薛城區將緊盯治水目標,統籌推進河湖功能管理、資源管控和生態保護,以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薛城區城鄉水務局局長白連剛説。(記者邵魯文)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