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船企:大船出塢 訂單湧來-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08/22 17:14:16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船企:大船出塢 訂單湧來

字體:

  世界造船和航運的重心正在發生轉移。上半年,中國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上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訂單量佔國際市場份額72.6%。與此同時,中國船東名下船隊規模首次超越希臘,成為全球最大船東國。

  全球訂單紛至沓來,在青島這個中國重要的船舶製造基地感受明顯——

  走進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廠區,機器轟鳴、焊花飛濺,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為中信金租建造的21萬噸散貨船首制船剛剛海試歸來,靠泊在碼頭上。這個船長300米、型寬50米、型深25.2米的龐然大物,已成為北海造船的主建船型,手持訂單穩居全球第一。

  前不久,北海造船聯合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又與歐洲油輪巨頭Euronav公司簽下首單31.9萬載重噸超大型油輪建造項目,填補了青島市乃至山東省超大型油輪訂單的空白。同一時間,華通集團所屬青島造船廠為希臘Danaos集團建造的5900TEU集裝箱船開工,在中型運輸船領域的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超大型礦砂船建造交付穩居全球第一,大型散貨船、船用低速柴油機、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佔有率居全球前列,10萬噸級養殖工船、超大型油輪、新一代中型集裝箱船等高技術船舶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全球航運市場,以北海造船、青島造船廠為代表的青島船舶工業已然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硬核”力量。

  據統計,2022年青島造船完工量220萬載重噸,佔全國比重達5.8%。今年上半年,青島船舶與海工裝備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2%,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産值佔全省45.9%。

  造船三大指標全面增長

  觀察船舶工業運行情況,造船三大指標(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是全球通行的參考值。

  作為“鏈主”企業,北海造船三大指標全面增長,全年經營承接額有望突破百億目標,凸顯了青島在全球船舶高端製造業領域的實力。

  造船完工量方面,上半年北海造船交付8艘船舶,共計140萬載重噸,包含6艘21萬噸散貨船和2艘7萬噸木屑船,交船數量和去年同期持平,交船噸位同比增長6.1%,完工船舶銷售額達31.22億元。

  新接訂單量方面,上半年北海造船新承接5艘船舶,包括4艘21萬噸氨Ready散貨船和1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共計94萬載重噸。

  手持訂單量方面,目前北海造船手持訂單49艘,包括36艘21萬噸散貨船、10艘5500TEU集裝箱船、2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和1艘31.9萬噸超大型油船。

  修船是船舶工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海運價格回歸正常之下,船公司安排舊船進廠維修來保持運力平衡,部分船舶進行尾氣脫硫裝置加裝等環保改裝業務,以適應越來越嚴格的碳排放要求。上半年,北海造船抓住市場有利時機,修理船舶90艘,修船銷售額6.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和31.2%。

  憑藉多年的技術積累,青島唯一國有地方造船企業青島造船廠推進轉型升級,生産計劃已經排至2025年底。

  上半年,青島造船廠共交付3艘船舶,其中5900TEU集裝箱首制船交付CMB公司,2艘500TEU集裝箱船交付湖北港口集團下屬航運公司;下半年,計劃開工3艘船舶,交付5900TEU集裝箱2號、3號船以及深遠海養殖網箱。

  引領綠色船舶製造轉型

  除了訂單數量大增,青島船企的訂單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綠色船舶表現突出。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輪全球造船業的超級景氣上行周期,不僅有老舊船舶常規更替的因素,還有航運業脫碳政策的強有力驅動。

  全球海運業主要燃料是柴油,每年海運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排放總量的3%左右。隨着國際海事組織修訂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和歐盟將航運業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航運業正在加快能源轉型進程。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前7個月,共有285艘新船訂單為替代燃料船舶,佔同期新船訂單總量的46%。

  在氫、LNG、甲醇、氨等替代燃料中,氨燃料具有不産生二氧化碳、來源豐富、能量密度高、容易液化等諸多優點,被視為船舶脫碳的首選。

  北海造船將船型綠色化、智能化研發放在首位,LNG、氨、甲醇等新燃料技術方案均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氨燃料推進技術研發走在行業內前列。目前手持21萬噸散貨船訂單中,綠色船型佔比超過80%,首制LNG雙燃料船型計劃於年內交付。北海造船還與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共同研發了氨燃料動力紐卡斯爾型散貨船船型和新一代甲醇燃料動力32.5萬噸超大型礦砂船船型,並積極與船東洽談船型新造項目。

  世界頂級散貨船、油船船東和國際知名班輪巨頭在北海造船下單的多數為高端綠色船舶。歐洲知名船東CMB公司下單24艘21萬噸散貨船,其中20艘為21萬噸氨Ready散貨船;日本商船三井下單了4艘21萬噸LNG雙燃料散貨船;法國班輪巨頭達飛下單了10艘5500TEU集裝箱船;歐洲油輪巨頭Euronav公司下單建造的超大型油輪,可配置2個6000立方米氨燃料儲罐,實現全航程“零碳”運行。

  今年,青島造船廠也調整了産品結構,在以往的主力散貨船之外,主攻集裝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成功簽下1000TEU集裝箱船等新産品訂單,不斷推動氫、氨、甲醇、LNG等清潔能源動力的研究和應用。青島造船廠交付的5900TEU集裝箱船配備氨/柴雙燃料驅動系統,滿足2020年後所有最新生效的國際海事組織公約規範,是全球新一代中型支線集裝箱船舶産品。

  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力

  “青島造”船舶能夠閃耀全球,與産業鏈上的協同發力密不可分。

  青島將海洋裝備産業列入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重點打造的7大優勢産業鏈之一,擁有北海造船、青島造船廠、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中國石油海洋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等船舶海工龍頭企業,以及中船發動機、青島雙瑞、海西重工等一批配套企業,集聚了中國船舶集團海洋裝備研究院及6所船舶技術研究所分部、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等創新載體,形成産業集群協同發展的態勢。

  以北海造船為例,已承接建造青島國信集團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今年再次聯手建造2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其本地配套企業包括中船發動機、青島錨鏈、青島雙瑞、海德威等40多家供應商,涵蓋了主機、壓載水處理系統、錨鏈、救生艇、鍋爐、油漆、柴油、燃料油等,帶動上下游共同攻關核心技術。

  今年3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舉辦“鏈萬企”船舶與海工裝備行業供需對接活動,北海造船、海洋石油工程等7家行業整船整機企業及60余家配套企業參加現場供需對接。

  當前,青島正在實施強鏈補鏈行動,繪製精準招商指導目錄和招商圖譜,加強與中國船舶集團、中海油集團等央企總部的對接,積極爭取更多優質資源和項目在青布局,中船青島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示範項目簽約落戶,濰柴(青島)海洋裝備製造中心等一批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從青島啟航,更多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正在加速駛向全球。(完)

【糾錯】 【責任編輯:夏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