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從五大方面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加強新時代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實施意見》明確總體目標。全面推進水土流失防治現代化,到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體制機制和工作體系更加完善,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點地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及強度穩步降低,省市縣三級水土保持率目標體系基本形成,全省水土保持率提升到86.77%。到2035年,系統完備、協同高效的水土保持體制機制全面形成,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有效控制,森林、濕地、農田等生態系統水土保持功能顯著增強,全省水土保持率提升到90.67%。
《實施意見》提出築牢預防保護防線。建立水土保持空間管控制度,構建水土流失預防保護新體系,實施水土保持功能提升工程。以河流源頭區、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泉域補給區、引黃灌區等為重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廊道,加強魯中南山地丘陵、魯東低山丘陵兩大生態屏障保護修復,打造大運河、沂沭泗河、膠東諸河三條生態保護帶,強化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林草植被封育保護和自然修復,構建“一廊、兩屏、三帶、多區”預防保護新體系。依法嚴格實施監管。健全制度標準,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特點,劃定水土流失風險防控等級,明確差異化監管要求;創新監管方式,全覆蓋、常態化開展遙感監管,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依法依規嚴格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強化協同監管,公布各級舉報監督電話,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壓實防治責任,強化生産建設項目主管部門責任,將水土流失防治納入行業日常監管,做到管行業、管建設、管生産必須管水土保持。
《實施意見》明確推進治理提質增效。統籌水土流失系統治理,“十四五”期間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750平方公里以上;實施水土流失重點治理,高標準實施沂蒙山泰山等區域重點工程、黃泛風沙區預防保護工程、坡耕地綜合治理工程、局部水土流失集中治理工程;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合力打造水源保護型、生態旅游型、綠色産業型、和諧宜居型、休閒康養型生態清潔小流域,到2027年建成100個生態清潔小流域;創新水土保持建管機制,建立政府和受益主體水土保持工程運行維護費用分攤機制。夯實專業基礎支撐。健全完善規劃體系,及時編制或修訂水土保持規劃,合理確定水土保持目標,明確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和任務;構建立體化監測網絡,開展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定量掌握全省水土流失狀況和防治成效;推進科技創新,創新遙感、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建設“智慧水保”;實施示範創建行動,打造一批示範縣、示範鄉鎮、科技示範園和示範工程,推動水土流失防治理念、機制、模式和技術創新,建設全省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導區。
《實施意見》要求提升組織保障能力。強化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領導,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水土保持責任,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強化目標激勵,目標責任落實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評價、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強化投入保障,省級財政繼續支持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補償費主要用於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強化專業力量,實施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強基行動,發揮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作用,開展業務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競賽,提高隊伍專業化水平;強化宣傳教育,建設省級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發揮齊魯文化資源優勢,講好水土保持山東故事。(劉兵 李子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