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零工客棧的零工們在等待接活。
多年來,零工找活,大多是在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上,既造成了交通堵塞,也存在安全隱患,還不利於勞動者權益保障。8月13日,全國首個地方零工客棧標準在山東濰坊落地實施。
54歲的劉東明算是奎文區零工客棧的“老員工”了,他告訴記者,通常5點多的時候就會陸續有零工來等活兒,6點左右人就不少了,大部分零工會坐在客棧院子中的棚子裏等候,但也經常會有一些耐不住性子的零工直接跑到零工客棧門口等。一般到9點的時候,大部分零工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如果有部分零工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通常零工市場的工作人員就會勸他們到屋裏涼快一下,給他們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綠豆湯和西瓜解暑。
告別馬路“蹲活”
零工有了歸屬感
“現在已經比之前好太多了。不用風吹日曬,也不用蹲在馬路牙子上,成天東躲西藏的。”劉東明告訴記者,他老家是壽光的,來奎文的零工客棧一年多了,在這之前他也在其他做過零工,“就屬這兒條件好,大廳裏有空調也有熱水,還有個小超市能讓我們買點東西。”劉東明説,現如今他就在零工客棧的附近租了房子,房租很便宜。
與劉東明同歲的李偉主要從事土建的相關工作,跟劉東明溫和的性子不同,李偉是個開朗健談的人。“在這邊經常會給我們派活,不用成天蹲在外面等,也不用擔心自己今天有活明天沒活,挺安心的。”李偉的老家是臨朐,自從在零工客棧有了長期的活計之後,他就也在這附近租了房子。“這附近的房子客棧的工作人員都給我們&&打聽過,房租很便宜,距離近。洗澡、理髮來零工客棧都是免費的,還有食堂,我都是幹完活先來客棧的食堂吃飯,吃飽了再溜達回家休息,日子跟正兒八經找了個班上一樣。”李偉告訴記者,零工客棧的食堂飯菜價格跟外面差不多,但量大又很衞生,中午和晚上的時候他們經常結伴在這吃飯。
“來這兒就像是回自己家一樣,比較放鬆。現在一個月能幹個20來天,一天能賺個三四百塊錢,最少的時候也有二三百,還挺滿意的。”劉東明笑着説,他有時候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工作人員對他們這麼好,不收他們費用,給他們免費介紹活幹,在這家小小的零工客棧裏,劉東明有了一種“家”的歸屬感。
“只要想幹總是能找到活幹”,這是劉東明對於零工客棧最直觀的印象。他現在主要是從事建築裝修和路面施工的工作,其中有不少技能都是在零工客棧學習的。“這邊有免費的技能培訓,工作人員也會經常跟我們溝通,問我們有什麼想學習的技能,我一般都參加,多學點技術總是沒壞處的。”劉東明認為,現在的生活自己很滿足。
線上+線下雙模式
濰坊成全國零工關注地
2021年9月,濰坊市城區首家零工客棧在奎文區北苑街道建成使用了。這座佔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零工客棧,成為全國首個地方零工客棧標準的“實驗基地”。
記者在零工市場建設地方標準中注意到,合理選址和規劃建設零工客棧的功能布局是首要的工作。500平方米的待工區大廳被修建得十分整潔漂亮,服務區、休息區、洽談區、矛盾調解室、培訓室、黨員活動室等都被按照具體的需求劃分清晰。
奎文區零工客棧的工作人員王立成告訴記者,這些區域的劃分全都按照零工的需求在不斷進行着變化調整。“哪間屋大了,哪塊地方不舒服了,這些看似很小的問題,其實都需要我們及時跟零工溝通,讓零工感受到我們的關懷,才會對我們産生信任,才願意每天都來這邊找活幹。”對於零工們來説,長久的習慣可能很難在一時發生徹底的改變,但逐漸告別“馬路蹲”的行為邏輯,由室外走向室內,從而加速整個零工市場規範化管理,成為零工客棧標準運行的重要跨步。
硬體設施配套完成之後,“軟體”管理的要求也逐漸趨向專業化。王立成説:“零工客棧的標準不僅僅是對於這裡建設和制度的規範,更是對於我們工作人員專業性的不斷升級”。記者了解到,奎文區零工客棧一直以來都採用線上+線下雙模式的平衡機制,充分利於轄區內的資源,通過整合轄區用工行業缺口,對來零工客棧尋找工作的零工進行專業化匹配,為零工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王立成告訴記者,現階段奎文區零工客棧已經跟區域內的多個建築工地、小區物業、家政保潔等簽訂合作協議,充分發揮零工客棧的協調調度能力,加強零工們的就業可選擇性。
在“內外雙管齊下”的合力運行中,奎文區零工客棧對於能長期在此進行工作的零工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務保障機制,對於能每月堅持一半時間以上來零工客棧找活幹的零工,免費提供新業險保障,即除基本醫保外,額外為零工提供單次3000元的意外人身保險,加強對於零工的社會保障與管理,促使零工客棧的規範化發展。據悉,奎文區零工客棧有近三分之二的零工來自全國各地,其中男性零工佔到八成,登記在冊零工超3000人,55歲以上人群數量過半,共計50%以上的零工已享受新業險保障。
同時,記者在零工標準中還注意到,標準鼓勵零工客棧加強對零工們的勞動保護與權益保障,加強對於零工的法律援助與公共服務,提升零工們的法律意識,為零工們提供基本的勞動保護用品。對就業困難的零工,零工客棧採取積極幫扶政策;對追求穩定的零工,零工客棧發揮積極引導的功效,促進零工由“分散”走向“整合”,採取“大家政覆蓋”措施,鼓勵零工成為專業家政人才,促進就業規範化,增強零工客棧影響力度。
年服務零工超380萬
濰坊力量走向全國
記者了解到,為改善零工人員這一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待工環境,提高工作和生存質量,濰坊市在全國率先打造“零工客棧”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標準化零工客棧22處,年服務零工380萬人次,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形成了零工市場規範建設的“濰坊路徑”。
濰坊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王金升告訴記者,此次零工客棧標準設立的初衷,源自於市委市政府的決策,由濰坊市人社局不斷創新落實,以奎文區零工客棧作為基礎,針對全市各個地市的不同情況,打造出符合“濰坊路徑”的務實、高效零工客棧。
據悉,“濰坊路徑”零工客棧服務模式因其管理的科學性、制度的創新性、規範的務實性,很快就在全國範圍內大放異彩。王金升説,現階段共有來自全國各地200多批次的零工市場工作人員前往濰坊進行學習,奎文、濰城、青州、寒亭、臨朐、安丘等地均已成為全國零工客棧示範學習的重點區域。
下步,濰坊市人社局將繼續推動落實零工市場建設與服務規範地方標準,在不斷完善前期建設的工作中進一步實施標準。同時,加大現階段濰坊地方標準的宣傳推廣力度,讓“濰坊模式”進一步走向全國,積極發揮濰坊作用,在不斷的調研總結中彰顯濰坊智慧,貢獻濰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