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發現漢代古墓 距今1800多年-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8/02 11:01:41
來源:齊魯晚報

山東聊城發現漢代古墓 距今1800多年

字體:

  近日,山東聊城齊南齊北後海子墓葬考古發掘驗收會舉行。受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委託,山東省考古學會組織專家對齊南齊北後海子墓葬考古發掘進行驗收。專家組在考察發掘現場、聽取工作匯報、查閱文字及圖紙等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發掘工作進行了討論和評議,同意通過驗收,並對墓葬的學術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

  早在去年11月份,聊城市考古研究院就組織專業人員到江北水城度假區齊南齊北後海子棚改項目考古勘探工地檢查工作,為此墓葬的順利發掘奠定了基礎。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窟寺研究中心主任、聊城齊南齊北後海子墓葬考古發掘負責人李寶軍介紹,根據這座古墓的形制和發掘出土的陶器、銅器判斷,它是東漢末期的磚室古墓。在東漢末期,這樣規模的磚室古墓不是一般尋常人家能建得起的,雖然這次考古發掘沒有發現有關墓主的身份信息,但可以推斷這個家族墓的主人肯定是當地豪強或者官宦。

  這座古墓極其講究,頗像古代三進宅院的建築形制。由墓門進入前廳,再經過甬道相繼進入兩米多高的前室、中室、後室。有意思的是,並列的兩個墓穴有甬道相連。古代人有“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他們想象着去世後可以像在人間一樣通過甬道“串門”。

  齊南齊北後海子墓葬發現有目前山東地區所見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漢代大型磚室墓。這座古墓南北長約30米、東西寬15米,佔地六分,是在山東地區發掘的磚室古墓中最大的。

  這座埋藏在地下5米多的古墓經歷了1800多年。青磚壘砌,券頂、墓門高大氣派。整個古墓南北方向,並列兩個墓穴。兩個墓穴形制基本一致,只是西側墓穴比東側墓穴少一前廳。

  墓葬為雙墓道、二墓門、一前庭、二前室、二中室、二後室組成,各墓室之間有單甬道或雙甬道相連,這種隔山葬結構全國少見。考古工作者發現墓室存在全部熏黑的特殊現象,這種情況更是全國罕見。

  這座墓葬建築技術高超、結構複雜,所用磚材多樣,構造上既有四隅券進式頂又有穹隆頂,是研究東漢晚期墓葬形制演變和建造技術的重要材料。

  考古工作人員在墓室裏發掘出土了一些人骨,目前,這些人骨已經送到專業檢測部門進行鑒定。

  此外,墓葬還出土有銅器、鐵器、陶器等各類材質文物數十件,其中不乏漆衣陶耳杯、夾砂陶爐等較為罕見的器物。這是山東省漢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對於研究漢代山東社會特別是聊城地區的社會面貌與生産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早在上世紀,在陽谷、東阿、高唐發掘的高等級漢墓就已經説明聊城地區在漢代有着較為繁榮的社會面貌,齊南齊北後海子墓葬的發掘更印證了此推斷。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