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迎戰颱風“杜蘇芮”抗擊強降雨回眸-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8/01 11:03:59
來源:濟南日報

濟南迎戰颱風“杜蘇芮”抗擊強降雨回眸

字體:

  颱風“杜蘇芮”來勢洶洶,短時強降雨突如其來。

  受颱風“杜蘇芮”外圍雲係影響,7月28日傍晚至29日下午,濟南市城區出現較強降雨。截至29日16時,全市平均降雨量34毫米,折合水量約3.3億立方米,相當於下了275個“大明湖”。其中市區平均降雨量111.2毫米,達到大暴雨量級,天橋區和槐蔭區個別地點小時雨強超過150毫米。

  短時間的強降雨導致了城市洪水。一時間,城區部分地段如澤國、道路積水比較嚴重,機動車、電動車被水衝淹,一些躲避不及的行人被困在路上……

  對城市來説,這無疑是一次“大考”,考的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踐行,考的是精準研判、科學應對的城市治理水平,考的是整體協同、聯合作戰的城市執行力,考的是守望相助、勇施援手的城市凝聚力。

  關鍵時刻,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全力以赴,不懼風雨、迎風而戰,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風墻”,用果決高效的行動守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在風急雨驟之時擎起了一片“晴空”。

  在一線 他們的身影最堅定

  聞“汛”而動、聽令而行,在滂沱大雨之中,基層黨員幹部在防汛第一線彰顯先鋒本色,在搶險最前沿展現為民真情。徹夜值守,是他們對職責的堅定履行;頂風冒雨,是他們對黨員身份的最美詮釋。他們堅定地駐守一線,護住了人民群眾“家門口”的安寧。

  應對汛情,市委組織部下發通知,要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認真學習《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在防汛救災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通知》,充分認識防汛形勢的嚴峻性、複雜性,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做好應急準備、抓細各項措施,以“時時放心不下”的精神狀態、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抓緊抓好防汛工作。

  大家都動了起來——673名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幹部到社區(村)報到,602名第一書記、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隊員等就地轉化為防汛救災隊;3134個基層黨組織成立1835個黨員突擊隊和志願服務隊,設置2720個黨員先鋒崗和責任區,動員3.7萬餘名黨員在搶險救災關鍵崗位舉旗幟、亮身份、作表率;5700餘部公交車、1700餘部出租車進行綜合應急演練……

  他們中,有人輕傷不下火線。天橋區堤口路街道辦事處應急管理辦公室的蘇雪建,顧不上帶傷的左手,義無反顧地衝向抗洪搶險一線,組織應急防汛隊清理雨水箅子124個,清除淤堵雜物近1噸,為傾瀉而下的暴雨疏通了消水通道。

  他們中,有人冒雨陪伴送溫暖。歷下區東關街道歷園新村社區黨委書記田健,帶領社區工作者在轄區排查險情時,發現一輛白色轎車因故障拋錨在路中間。而車內是一名孕婦且車門無法打開、車輛無法移動,田健和同事一邊耐心安慰一邊疏導交通,冒雨陪伴半個多小時,終於將其轉移至安全地帶。

  他們中,有人選擇雨中“逆行”。暴雨中,歷城區洪家樓街道花園小區四區10號樓西側電箱突然起火。花園北區社區黨委書記周小玉和社區工作人員從防汛一線冒雨切換到“滅火”模式,使用滅火器及時將火情撲滅。“説實話,我也是第一次面臨這樣的緊急事件,也有些緊張和害怕,但作為社區黨委書記,這個時候必須衝在第一線。”這位“90後”坦言。

  在路上 他們的堅守令人心安

  雨水,漫漶了視線;積水,阻隔了道路。在這場防汛阻擊戰中,有更多忙碌的身影出現在路上。他們堅守在各自的崗位,相隔雨幕與我們擦肩而過。我們的平安通行,城市的安全運行,少不得他們在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路上”默默付出。

  積水消退,有人釘在“桑拿房”加班加點。三孔橋鐵路涵洞地勢低窪,是本次降水過程中積水較為嚴重的區域。北坦泵站防汛人員張宏擔當着為涵洞“排水”的重任。緊湊的泵站機房內所有設備高速運轉,室內溫度一度攀升到50℃。在這名副其實的“桑拿房”中,張宏堅持守護設備運行,終於讓積水在3個小時後退去,道路恢復了通行。

  雨中出行,有人在崗位上“贈人玫瑰”。濟南公交集團南部公司三隊K17路駕駛員孫錦程在駕駛車輛運行途中,發現路邊一位老人在雨中奔跑,試圖尋找避雨的地方。細心的他平穩停車後喊住老人並遞去一把雨傘。大雨之中,贈人玫瑰的舉手之勞充滿溫情。

  冒雨執勤,有人保障出行及施援手。接到颱風“杜蘇芮”暴雨黃色預警後,濟南交警立即啟動防汛應急預案,全警全力投入防汛應急處置和晚高峰流量疏導工作。7月28日17時10分許,經一路緯五路路段出現積水,一輛載有6個月嬰兒的私家車被困。槐蔭交警大隊輔警趙學超、楊國慶及時救助,將被困人員送至安全地帶。

  及時清掃,有人與雨水“拼速度”。水流湍急的馬路上,環衛工人陳峰、曹新磊徒手摸進雨水箅子,一點一點清理乾淨被雨水沖刷堆積的塑料袋、樹葉、淤泥等雜物,挨個疏通“泄洪通道”,確保道路通暢和市民出行安全。

  在身邊 他們的援手很溫暖

  暴雨天氣,路面積水,不小心跌倒可能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在這座城市,更多的援手就在身邊,一雙溫暖而有力的手臂總是能在人們需要時出現在面前。

  7月28日下午,北部戰區陸軍機關東門外英雄山路上積水嚴重,水流湍急。一名騎電動車的市民在水流的衝擊下,失去平衡連人帶車摔倒。危急時刻,下士班長張錦凱立即組織幾名當班哨兵,奮力衝進水中,扶起被困群眾,幫其脫離困境。當天,這幾名哨兵先後7次衝進湍急的水流,幫助受困群眾,避免了人員受傷和財産損失。市民、網友紛紛點讚:“人民子弟兵好樣的!”

  幾乎在同一時間,閔子騫路山大南路路口也上演了感人一幕。濟南公交K75路駕駛員李洪勇駕駛公交車行駛至該路口附近時,發現前方道路中央一輛摩托車歪倒在積水中把兩名騎行人壓住,使得她們無法動彈。李洪勇和一位路過的外賣小哥頂着瓢潑大雨同時衝上前去幫忙,合力先將摩托車扶起,又把倒地的女子救起。了解到兩人傷情並無大礙後,李洪勇又推起摩托車帶着兩人立即往路邊的高處轉移。隨後,他才回到自己的車上,繼續運行。

  當天,歷下區長盛小區因突降暴雨導致雨水倒灌至沿街商鋪內,有多名人員被困。泉城廣場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動2車10人趕赴現場。經過一小時奮戰,消防救援人員在最深處達1.5米的積水中連續往返3次,共搜救轉移被困群眾7人,搶救人民群眾財産10萬餘元,保護人民群眾財産20萬餘元。

  風暫停、雨暫歇,但汛期還遠未結束,變幻莫測的極端天氣可能再次降臨,但這座城市的溫度不會被風雨“降低”。因為,這裡的人們堅信,“風雨再大,一起肩扛”。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