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學之於一座城市,增添的不僅僅是濃濃的書卷氣息,更是一種意氣風發的前行力量。
2022年2月18日,山東石油化工學院正式揭牌,標誌着其前身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這所獨立學院,成功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這也是東營市唯一一所公辦本科高校。一年多來,高質量發展成為學院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標,也成為東營市努力的方向。
2022年6月30日,支持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高質量發展會議召開,研究支持學院高質量發展有關事宜。市委書記楊國強在講話中明確指出,全市上下要牢固樹立支持學院就是支持自己、服務學院就是服務大局的理念,完善支持舉措,強化服務保障,全力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
東營市和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在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上同頻共振、同向發力。2023年7月3日,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議召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關於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論述和指示要求,總結前期工作,研究部署下步任務,進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推動學院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一系列政策舉措,無不體現着全市對山東石油化工學院的關心和愛護。自學院轉設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學院黨委的正確帶領下,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全體師生同心協力、共謀發展,各項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和跨越式進步,學院呈現出開新圖強、後來居上、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開局起步築基固本,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揭牌一年多來,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始終牢記立德樹人初心,堅持以服務地方為已任,築牢發展根基、理順體制機制。學院黨委緊緊圍繞“辦什麼大學、怎樣辦大學”的頂層設計間題謀劃思考,明確了“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目標和“高端、特色、開放”的辦學理念,理清了學院辦學發展思路。
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這個詞,體現了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黨委當機立斷、迅速貼近東營當地的決心。在學科專業建設上,學院按照“強化重點、突出特色”的建設方針,強化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構建了以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2個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輻射帶動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管理、教育學等其他學科快速發展的“三層次”學科建設新格局。
同時,學院積極與上級教育部門對接,成功獲批建設“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立起緊密對接産業鏈的應用型專業體系。今年,學院獲批儲能科學與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2個新專業,完成“1+6”學科建設方案及各層次學科建設任務書,學校高水平學科建設方案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專家論證……這些正是學院轉設後主動適應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穩步調整學科專業布局的嶄新一步。
圍繞理順辦學體制機制方面,學院注重抓基礎、謀長遠,強化建章立制,按照公辦高校辦學體制要求制定&&規章制度80余項,為加快推進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針對轉設過渡期機構人員編制核定、人員轉隸等特殊問題,學院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支持,通過3批次公開招聘實現458名教職工身份的轉隸,並積極與市政府、勝利油田、石油大學溝通對接,推動完成劃轉區域房屋、資産移交及校區搬遷調整工作,各項辦學體制機制逐步理順。
櫛風沐雨,弦歌不輟。如今,山東石油化工學院正在高質量發展新的歷史坐標上奮力前行。“我相信,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在東營將大有作為。我們的目標,就是把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建設成為能源領域有影響力的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院長徐春明堅定地説。
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應用型院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等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徵,同時也有扎根地方經濟社會、服務地方産業發展等自身特色。因此,應用型院校應聚焦科研、人才等因素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多位一體”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
一年多來,山東石油化工學院持續提升自身科研創新能力。
——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圍繞項目申報、項目管理、經費管理、成果轉化、科研誠信等管理工作科學制定一系列制度文件;
——圍繞黃河國家戰略、“雙碳”目標發展需求,以徐春明院士牽頭,紮實推進“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碳中和聯合研究院”建設,完成一期設施設備採購、物理空間改造,第一批研究課題已開始實施;
——聯合沿黃九省區12所高校牽頭成立“黃河流域綠色低碳行動高校創新聯盟”,在油氣高效開發、綠色低碳轉化等領域布局了一批特色鮮明、支撐有效的科研&&體系。已獲批省級層面科研&&7個,2個項目成功入選山東省高校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特色項目;
……
目前,學院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新增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3項,全年共主持各類科研項目137項,合同金額3200余萬元。同時,簽訂橫向項目43項,合同總金額突破1000萬元。全校發表核心以上論文54篇,其中SCI/EI收錄35篇,授權職務發明專利40件。
據徐春明介紹,圍繞高水平科研&&打造、人才引進方面,市委、市政府也從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去年提供7000萬元資金用於學院實驗室改造和設備引進,為實驗室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硬體基礎。同時還投入兩千萬,用於本地企業感興趣的項目研發,為産學研合作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經費。
徐春明&&,人才隊伍建設是院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始終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提供的引才政策,加快學科帶頭人和博士引進培育力度。引進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知名高校雙聘教授5人,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169人,學院人才層次和數量實現雙提升,石油、化工兩個主幹學科實現了博士數量翻倍,法學、教育學、音樂學等專業和專職輔導員實現博士“零”的突破。
在學院的積極對接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化工專家莊慶發教授全職到校工作。這是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引進的第二位院士級別的高端人才,對學院高質量發展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地方高校是區域內人才高地、創新高地,對城市發展起着重要的智力、科技和人才支撐作用,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着天然的血肉&&。可以説,一座高等院校教育發展史就是一座高校與城市互動發展、融合發展的歷史。
學院始終堅持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自轉設以來,學院積極探索構建新型城校合作關係和産教融合發展體系,推動市委、市政府&&《關於支持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同時,不斷深化拓展與東營市各縣區、勝利油田、相關科研院所及地方龍頭企業的合作,與利津縣、河口區等地方政府以及東營齊潤化工、海科集團、利華益集團等多家企業簽定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徐春明介紹,在推動學院融入地方産業發展,推進校企合作方面,東營市各級各部門極幫助學院對接,給予相應的引導,從中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目前,學院已經對接四十多家企業,並與大多數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有利於實現學院新技術、新成果的快速落地,推動相關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合作的項目如東營港經濟開發區重質油中試基地,圍繞將石油副産品轉化為針狀焦、碳纖維等高性能産品提供智力支持。在目前“雙碳”戰略背景下和山東省“一事一議”重大工程項目支持下,與墾利石化、石大勝華等合作開展綠電氫應用變革性技術的工程示範,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人才是産業發展的基礎,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亟須大量石油化工專業人才儲備。為培養具有山石特質的應用型人才,學院制定並實施通識基礎課程“築基”計劃、專業核心課程“強化”計劃、實訓設計課程“卓越”計劃,打造高水平特色課程育人體系。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按照“一院一策”“一專業一策”“一課一策”的方式,在10個專業開展42門課程的試點改革工作,推行全過程學業評價,打造高效課堂。
同時,學院深化課程體系和教育模式改革,不斷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與110余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建立了150余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並與石大勝華、勝利油田石油開發中心等18家企業合作,探索形成了産學研協同、校企多元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初心如磐,自當負重前行;使命如山,更須踔厲奮發。站在新的起點上,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將秉承鍥而不捨的韌勁,拼搏進取的幹勁,創新實幹、奮勇前行,努力譜寫新時代應用型大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