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距離三伏天的中伏還有一天。在山東金祥琉璃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琉璃製作車間,工人們正頂着高溫燒制琉璃。一件件形態各異、光彩奪目的藝術品,經過這些匠人的巧手,最終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博山陶琉大觀園西側的陶琉老市在沉寂了幾十年之後,乘着淄博旅游的東風再次進入了公眾視線,各種網紅陶琉大小件更是供不應求,這讓博山各個琉璃生産製造企業的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
山頭街道位於博山城區東南,總面積53.74平方千米,轄行政村21個,城市社區7個,常住人口5.4萬人。近年來,街道全力聚焦以陶琉、文化産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以實幹實績全力打造博山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7月20日,由淄博市委網信辦、大眾網聯合主辦的“聚焦産業興鎮·賦能高質量發展”網絡媒體行採訪團走進博山區山頭街道金祥琉璃、雨點釉博物館和顏神古鎮,感受博山區在煉火中涅槃重生的陶琉文化産業。
乘東風,陶琉産業新氣象促振興
從初春到仲夏,淄博“火”了,博山的陶琉大觀園也“火”了。全國各地的游客蜂擁而至,他們看到了這裡的古窯、匣缽,感嘆於陶琉老市裏的琳瑯滿目、陶釉琉彩,甚至可以親手體驗一把燒制琉璃。
“這一‘火’,救活了不少琉璃生産廠家,也給我們這些多年來靠土吃飯、靠天吃飯的商戶帶來了希望”,今年45歲的張超祖輩做陶琉生意,他説印象裏上一次這裡像今天這樣人聲鼎沸的場景,還是他六七歲的時候。
金祥琉璃是當地眾多琉璃生産企業中的佼佼者,公司總經理袁世祥很是感慨:“最近有不少團隊來到企業搞研學,也有很多外地游客打聽着過來購買我們生産的工藝品。人氣給了企業很大的信心,使我們更加有勇氣、有底氣堅持做下去!”
五一期間,為迎接突然而至的大流量,山頭街道成立陶琉大觀園“五一”保障工作專班,連夜對大觀園市場外圍鋪設瀝青路面硬化,及時協調附近駐地企事業單位、公司、顏神古鎮等場所提供免費停車位1000余個。與此同時,在陶琉大觀園主要入口設立學雷鋒志願服務站,240余名工作人員參加志願服務值班值守,確保了人流高峰期安全無事故。
“今年以來,山頭街道辦事處嚴格落實全區建設“富強優美活力博山”發展方向以及“八個大會”會議精神,根據屬地實際情況,聚焦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最大程度的扶持了一批“快倒下”的傳統陶琉生産企業,大力培育、支持一批産能高、技術更新快的轉型生産企業”,博山區山頭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霄鵬説,山頭街道一直聚焦産業賦能謀發展,充分發揮博山區文化出口基地的優勢,引導顏神古鎮、金祥琉璃、雨點釉等近百家陶瓷企業,在文化産品、研學、大學生實訓及人才培育方面,進一步夯實了文化産業根基。
求實績,文旅融合發展探索新路徑
除了陶琉大觀園,坐落在山頭街道的顏神古鎮歷經多年的潛心雕琢,已成為博山乃至淄博的一張嶄新名片。山頭街道緊緊圍繞文旅深度融合,以顏神古鎮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産、景、村、鎮融合發展,多角度、全方位、高質量立足融合發展,彰顯文旅特色。
2014年,項目所在地古窯村獲批山東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稱號;2017年,古窯村獲批山東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村。山頭街道先後被譽為“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山東省文化生態名鎮”“山東省陶琉特色小鎮”,以保護開發古窯村為主要內容的顏神古鎮項目被列為全省第一批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示範項目。
據介紹,近幾年來當地充分發揮中國琉璃之鄉、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品牌優勢,持續深化“琉璃技藝+文化創意”模式,加強文化傳承,大力推進技術改進和産品創新,制定&&了陶琉人才培養計劃;定期開展實習實戰、技能培訓,通過實施青年人才計劃,有力地帶動産業人才培養與開發;目前已完成與上海同濟大學、吉林藝術學院等15個院校實訓基地合作洽談,成功簽約10所高校落戶顏神古鎮。
顏神古鎮項目依託園區內13座保留完整的古圓窯和300多座明清建築群,輻射周邊工業遺存,形成了文創産業帶。政府通過多種合作方式,推進博陶、美陶、特陶、博建陶、博瑞等企業改造提升,形成人才創新實訓與企業聯動的業態,建設全國院校實訓基地示範&&。策劃1平方公里作為出口基地項目的規劃範圍,通過産業園區打造、商業服務集聚、進出口服務&&建設,用好全國文化産業進出口基地的牌子,推動文化産業的有序、有效、集約發展。目前,“文旅+工業”“文旅+教育”“文旅+夜態”的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保護陶琉文化遺産,更好地傳承陶琉文化,一直是當地政府開發、發展的宗旨。顏神古鎮所在地古窯村經過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與發展探索後,白衣廟窯爐、山頭明清建築群、侯家樓等文物建築的修繕、傳統街巷的修復、古樹名木保護、環境衞生整治等多項保護整治建設工程的有效開展與實施,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歷史建築物的活化利用,有效地保護了歷史文化遺址。
李霄鵬&&,山頭街道將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産業振興、環境優美、群眾滿意三大目標,全力落實民生工作、産業發展、文旅發展等區裏召開的八個大會精神,聚焦以陶琉、文化産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對標對表、狠抓落實,紮實做好民生和發展兩篇文章。
今天的山頭街道,已經形成了“文旅+”和“陶琉+”産業發展為主,陶琉文化貫穿始終的創新發展模式,“火”起來的山頭街道,正將這些千年沉澱的歷史文化遺産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