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將至,新一波旅游高峰即將啟幕。日前,記者在山東省濟南市一些旅行社了解到,隨着暑期的到來,前來諮詢、報名的市民明顯增加,暑期旅游熱度持續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近兩三年,研學游、夏令營成為繼親子游後每年暑假主推的重點旅游項目。
游學融合成假日家長首選
“孩子今年小升初了,放假後他想出門旅游,可我們家長都忙着工作沒時間陪同,後來就選擇了濟南一家景區推出的研學游,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鍛煉孩子的獨立性,真是一舉兩得。”市民王女士説。
“之前帶孩子參加了皮影研學,很有意義。現場不僅近距離學習了解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皮影戲的知識,孩子還動手製作體驗了皮影戲。”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沉浸式的研學特色,可以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孩子平時很少有親自栽種植物的機會,像這種親子游玩項目我們還是第一次體驗。”濟南國際鮮花港“煥新季”活動近日開啟,8組家庭打卡“旅游+花卉培育”新時尚。游客周女士認為,通過體驗自然植物的培育過程,不僅增強了孩子對自然的探索和認知,對家長而言也是一種和孩子進一步溝通的方式。
近年來,“以研促學,知行合一”的研學旅行方興未艾,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研學旅行人數480萬人次,2021年達到494萬人次,2022年突破60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國共有5590余家“研習營”“夏令營”的相關企業。如今,在素質教育愈發受到重視的大背景下,研學旅行成為假期游中的熱門主題。
濟南特色研學游多在景區中
記者走訪多家景區了解到,為豐富學生們的暑期生活,更好地推進研學活動發展,今夏濟南多家景區開展一系列“多彩暑假生活”研學活動。
“將蝴蝶蘭小苗從瓶子裏小心地拿出來,然後再把培養基用清水清洗……”近期,濟南國際鮮花港花卉培育特色研學項目正式上線。活動現場,在講解員的耐心指導下,親子體驗家庭上了一堂“蝴蝶蘭苗移栽”課堂。跳脫出書本,在多彩繽紛的自然課堂上,孩子們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引下主動探索,進一步了解了自然知識。此外,記者看到,研學基地還開設了探秘組培室、農耕科普、“竹芋移栽”、“紅掌打花裝瓶”等多種生動有趣的研 學 課程。以自 然植物為“教材”,更大程度上放大了“游學融合”的景區資源吸附力。
暑期,融創海世界推出感受海洋研學之旅活動。據介紹,在這裡參加研學活動,不僅可以觀看精彩的海豚、海獅表演,美人魚秀,還能深入探尋海洋奧秘,真正實現一站式沉浸遨游。在海世界,人與動物可零距離接觸,還有豐富的研學活動及夜宿海底的趣味互動,讓孩子們邊游邊學,探尋真實的海洋世界,在寓教於樂中感受藍色海洋的神奇魅力。
“今年我們勇敢少年夏令營已經是第八屆了,從2016年以來,每年暑期我們都會迎來勇敢少年們。”紅葉谷景區相關負責人范秀婭告訴記者,紅葉谷勇敢少年夏令營課程亮點紛呈,通過參加夏令營,可以讓孩子在離開父母的環境中鍛煉適應能力和生活能力;孩子的紀律性、意志力和團隊協作方面得到更強化的鍛煉;通過具有挑戰性的訓練項目,鍛煉孩子們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力,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超越自我的意識,提高心理素質,更達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
多樣研學活動漸成新興熱點
研學游作為一種專項旅游,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束縛,將青少年帶出傳統“圍墻式”教學環境,充分利用情景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既培育了青少年的學科素養,又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推開了素質教育的另一扇門。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學校組織的國內研學活動定義為“研學旅行”,“研學旅行”的概念開始走入大眾視野。2021年的“雙減"政策更加注重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要求加強校內課堂與校外實踐的結合,全方位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研學游、夏令營更深層次繼承了我國傳統游學中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育理念。”專注於研學游的工作者張女士認為,一般意義上的旅行更多是走馬觀花,而研學類旅行因為與教育相關,更重要的是寓教於樂,以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等為目的,讓孩子們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近年來,暑期研學市場變得異常火爆,很多機構和&&推出的主題夏令營産品都被家長們一搶而空。不少專家&&,研學游越火爆,監管越不能缺席。家長們在選擇相應産品的時候,需要慎重一些,多比較一下,更重要的是行業需要依靠嚴格的監管。目前夏令營、研學等活動仍存在監管主體模糊、監管責任不到位的情況,應進一步明確相關活動的主管部門和監管責任,以保證孩子的安全,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本報記者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