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在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山東東閥製冷科技有限公司質檢線上,質檢工人宿道峰將一個完整的製冷閥門放到檢測液體裏,通過高清AI攝像頭,將被檢測閥門是否漏氣拍得清清楚楚,經過AI視覺傳達的智能算法,一旦有産品不合格,報警器就會及時報警提醒。有了這套AI視覺傳達系統,宿道峰能同時操控四台檢測設備,效率提升了一倍。
在上馬AI視覺傳達檢測線之前,山東東閥製冷科技有限公司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也曾走過彎路。“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3年前我們也曾與智能科技公司合作過,但效果並不理想,因此數字化改造生産線一度擱置。”山東東閥製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超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專門從事製冷設備製造的企業,面對良莠不齊的數字化智能科技供應市場,無法篩選出真正匹配的供應商。
針對企業出現的數字化改造需求,東昌府區工信局對轄區內企業開展了集體“問診”活動。去年,東昌府區引入了華為(聊城)數字産業創新中心,每年拿出2000萬元專項資金,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今年上半年,華為(聊城)數字産業創新中心為山東東閥製冷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檢測線的數字化改造,僅此一項就節省企業研發費用100萬元。前不久,山東東閥科技製冷有限公司也被省工信廳評為全省首批數字經濟“晨星工廠”。嘗到了數字化改造帶來的甜頭,下一步該公司準備建設智慧倉儲,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據東昌府區工信局黨組成員盛莉介紹,華為(聊城)數字産業創新中心是東昌府區引進的全省首家數字産業創新中心,通過幫助企業解決難點、痛點,優化工藝流程,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與賦能,推動企業的工業應用普及和聯合創新,加速産業智慧化。
6月16日,在山東泰揚精密軸承製造有限公司軟磨生産車間,工人汪培軍在加工完一批軸承滾動體後,拿起掃描槍,通過掃描二維碼,將産品批號、重量、生産日期和工號、姓名自動填寫到數字化生産&&中。
此前,每道生産工序都需要工人手動填寫紙質版生産記錄表格,生産過程中不僅容易污染紙質表格,也容易出現填寫錯誤。“數字化生産&&不僅方便了客戶可追溯滾動體産品質量,也方便了我們企業內部管理,更是提升了我們公司的整體形象。”山東泰揚精密軸承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勝祥説。今年6月,由華為(聊城)數字産業創新中心為山東泰揚精密軸承製造有限公司研發的數字化生産&&,入選了山東省“數據賦能”優秀産品入庫培育項目名單。
近年來,東昌府區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優化升級網絡,搭建載體&&,實施數字賦能行動,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2022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9%。東昌府區先後落地建設了華為(聊城)數字産業創新中心、河姆渡等數字&&,在工業互聯網建設、數字化車間打造、數字技術企業培育等方面成效顯著,數字經濟集聚效應正在加快形成。
“截至目前,全區共完成80家企業數字化診斷,為17家企業實施了數字化賦能,企業提質增效1.6億元。下一步,東昌府區力爭用5年時間改造1000家企業,完善要素保障,落實惠企政策,推動全區數字經濟發展再上新&階。”盛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