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山東省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有關情況。2022年,全省海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增長,穩中向好、進中提質勢頭不斷鞏固。全省海洋生産總值首次突破1.6萬億關口,海洋漁業、海洋水産品加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七個海洋産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一。
2022年,全省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全省海洋生産總值達到16302.9億元,同比增長7.6%,高於全國海洋生産總值現價增速1.9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現價增速2.1個百分點。全省海洋生産總值佔全國海洋生産總值的17.2%,佔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的18.6%。對全國海洋經濟和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2.5%和25.2%。其中,海洋第一産業增加值935.7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7165.2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8201.9億元,分別佔海洋生産總值的5.7%、44.0%和50.3%。
這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海洋新興産業。“2022年,以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為代表的海洋新興産業不斷發展壯大,佔海洋産業增加值的比例由2018年的5.9%提高至2022年的6.5%,成為山東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山東海洋經濟監測評估中心主任于寧介紹。其中,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持續健康發展,“藍色藥庫”開發計劃深入實施,海洋一類新藥“注射用BG136”正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成為國際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免疫抗腫瘤海洋多糖類藥物。海洋生物製品持續培育壯大,多聚脫氧核糖核苷酸(PDRN)原料突破國外技術壁壘實現高品質量産,威海百合生物成為保健食品行業主板上市第一股;産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入庫“十強”産業“雁陣形”集群,煙&&物醫藥産業集群被納入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提質增效效果明顯,2022年全省海工裝備産業産值佔全國總産值的36.9%,居國內首位。海洋油氣裝備製造快速發展,我國建造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圓筒型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完工交付。海洋風能裝備製造能力不斷提升,中集來福士開工建造全球最大最新一代風電安裝船。海水養殖裝備有序發展,10萬噸級全封閉游弋式大型養殖工船獲得“2022年度船舶工業十大創新産品”榮譽稱號。
港口建設方面,港口樞紐地位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底,集裝箱航線達到327條,其中外貿航線233條,穩居北方港口第一位。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分別高於全國4.5和4.4個百分點。其中,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躍居全國第一。
海洋科技方面,高水平海洋科技&&建設持續推進,國家深海“三大&&”納入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清單,嶗山實驗室獲批組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威海)累計承接各類試驗任務100多項。東亞海洋合作&&實體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部、省、市三方共建“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落戶青島,為山東省在聯合國“海洋十年”框架下深度參與海洋國際合作創造新機遇。
海洋資源要素保障方面,“藍色糧倉”供給穩步提高,全年海水産品供應763.8萬噸,同比增長3.2%,新增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8家,是沿海地區增加數量最多的省份。海洋油氣能源供給穩定,全年海洋原油和天然氣産量分別為358.28萬噸、1.58億立方米。海洋清潔能源增勢強勁,全年建成並網海上風電200萬千瓦,並網規模居沿海各省首位。海水淡化擴産增能,全省共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4個,日産規模達60.32萬噸,位居全國前列。(陳曉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