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德州高新區管委會對外經濟聯絡中心的相關負責同志到北京考察對接項目,詳細介紹禹城區位、交通以及德州高新區産業、人才、政策優勢。相關企業對禹城市在醫養健康産業的優勢非常認可,&&近期將到禹城市進行實質性對接,爭取早日達成合作。德州高新區根據前期工作基礎,將北京市海淀區作為對接重點,搶抓機遇,20支專業招商隊伍對國企央企等逐一“認領”、逐個對接,摸清需求、尋求合作。
“德州高新區‘改革上打頭陣、發展上爭第一’的工作要求,為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我們第一時間對照工作要求,逐條梳理任務,列出需求清單,就加快德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形成意見。在德州高新區召開禹城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就支持德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現場辦公,找準問題、精準施策、凝聚力量、鼓足幹勁,全力推動德州高新區各項工作再上新&階,為德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禹城市委書記,德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滕海強&&。
招大引強上打頭陣、爭第一。建設德州高新區駐京科技人才聯絡處,用好用活禹城市在京商會等載體,全力拓展招商引資“朋友圈”,樹牢“人人都是招商員”意識,設立招商服務專員,力促全員全域全力大招商、招大商。結合禹城市三大主導産業,發揮好“中國功能糖城”“中國大豆産業之都”“國家綠色産業示範基地”等品牌作用,實現由招商“加法”向招商“乘法”蝶變。
&&建設上打頭陣、爭第一。全力推進德州高新區提質擴容,讓德州高新區成為産業體系的主戰場、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人才培養的大學校、財源建設的聚寶盆。在“一區多園”上,發揮國字號招牌作用,聯合天衢新區建設德州高新區創新“飛地”;實施“1+10+7”(德州高新區+10個鄉鎮産業園+7個專業園區)工程,建強全域&&。紮實推進高企培育,力爭每年新增高企30家以上。大力推進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設,建設京津冀和省會經濟圈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圍繞龍頭企業,引進上下游企業,力爭五年內規上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0%以上。加快5G、數字經濟、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新型經濟業態,支持企業上雲觸網、數字賦能。
加速發展上打頭陣、爭第一。嚴格落實德州市先進製造業強市戰略,聚焦高端裝備、醫養健康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導産業,持續夯實高端産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三大基石,力促高端産業、推動産業倍增。通裕重工自主研發製造的全球首支9MW風電鍛造主軸成功下線,1至4月份産值達15.41億元,同比增長42.65%;邁特力重機與濟南二機床合作,新上重型壓力機數字化生産項目,1至4月份産值達3.73億元,同比增長175.72%。激發文旅産業發展活力,全力融入“兩河戰略”,立足大禹文化、農耕文化和紅色文化,紮實推進農耕文化博覽園配套設施建設和站南片區改造工作等。全力促進消費,推出各類特色旅游和惠民文化活動,謀劃駭河街便民市場和市中夜市等10個獨具特色的夜間經濟項目。
幹部作風上打頭陣、爭第一。在德州高新區發展中,立足國字號品牌,對標國家級標準,在招商政策、體制改革、産業機構和科技創新等方面主動創新、主動謀劃,全力在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中創出路徑、打出樣板。積分賦能,樹牢“賽道賽馬”導向,推動幹部管理“積分制”與經濟運行和推動德州高新區發展挂鉤,讓德州高新區成為各部門競相奔騰的賽道。對真抓實幹、幹出實績的幹部正向賦分;對大而化之、敷衍塞責的幹部負向減分,打造“高新區吹哨→責任部門響應→部門反饋辦理結果→督導通報”的工作閉環。
“形成時間表、任務圖,明確責任單位、完成時限,建立定期集中通報制度,對相關情況進行督導通報,促使督辦事項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以強有力的落實全力推進德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禹城市委副書記、市長蘇蘭武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