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走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廣大農村,入眼是乾淨整潔的鄉間道路,鬱鬱蔥蔥的旁路樹木,優美宜居的農家小院,這一切,得益於全區持續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也離不開廣大幹部群眾的廣泛參與和長效管護機制的有效運行。
全民參與,人居環境大起底。走在即墨區各個村莊,隨處可見人居環境整治的忙碌景象。在潮海街道,環衛公司、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各村居幹部和村民在“五一”節日期間依然忙碌於環境整治工作中,黨員幹部帶頭以身示範,志願者和村民廣泛參與,緊盯環境衞生死角,對村內外垃圾、排水溝渠、私搭亂建等進行排查整治,徹底整治“臟、亂、差”等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六大堆、畜禽散養、基礎設施破損、病蟲害防治等,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共同治理“臟、亂、差”等環境衞生問題,讓群眾逐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部門協同,上下聯動聚合力。在即墨區農村人居環境環境整治中也不乏部門志願者的身影。即墨區環境提升辦負責人姜美麗説:“自去年我區深化‘黨群同心·共建家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主題實踐活動以來,部門聯鎮、幹部包村,區、鎮、村三級聯動,累計組織區直部門、鎮街村莊黨員幹部2萬餘人到村入戶,發揮黨員幹部表率作用,與群眾同勞動、同整治,用實際行動幹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幹,大大激發了群眾的政治熱情,切實提升了人居環境水平。今年又建立了人居環境‘兩員’制度,區直部門安排聯絡員加強對上溝通,安排指導員加強對鎮街工作指導。區農業農村局、住建局、綜合行政執法局分別包聯後三名的基礎薄弱鎮街,會同鎮街找準短板弱項,抓住突出問題重點整治,對20個市級、50個區級村容村貌“基礎薄弱”村莊建立機關幹部包聯制度,指導村莊突破環境整治難點。”
“五長”護村,農民參與固長效。在村裏,經常會看到穿着紅馬甲或戴着紅袖箍的人在帶頭清理街道、打掃衞生,這就是村裏的“五長”。段泊嵐鎮毛家嶺一村村民朱光榮説:“自從全區在網格村全面推行戶長、巷長、街長、水域長、網格長‘五長’管護村莊環境衞生制度和農民參與機制以來,自己也成為自家戶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帶領家庭成員不亂堆柴草雜物、不亂排亂倒污水、不亂仍亂放垃圾,自家庭院也乾淨整潔了。村民們也在巷長、街長、水域長、網格長的帶領下主動投入到環境整治之中,而且我們還實行了積分制,利用村莊衞生評比積分可以兌換日用品,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和長效機制。現在我們村環境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也大有改善。”
廣泛宣傳,環保意識入人心。近期環境提升辦公室督察人員來到移風店鎮,正好看到幾個五六歲的兒童在街上吃糖果,他們把糖紙和身旁垃圾順手撿起來跑到附近的垃圾桶,嘴裏還念叨着不能隨手扔垃圾,這正是即墨區開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成效的生動寫真。此外即墨區充分利用橫幅、標語、公告欄張貼、大喇叭廣播、上門宣傳等傳統手段,創新運用線上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一步增強群眾當好環境整治“當家人”的意識,提升做好環境整治“家務事”的積極性,引導群眾增強衞生意識、文明意識,營造全民參與、凈土有責的濃厚氛圍,在長效管護中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