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群眾,山東濱州社會體育組織茁壯成長-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6/12 10:07:14
來源:齊魯晚報

根植群眾,山東濱州社會體育組織茁壯成長

字體:

  “你能想到,在這個小小的照相館裏,會有一家乒乓球俱樂部嗎?”6月11日,2023“走齊魯·看體育社會組織風采”活動媒體一行驅車來到了山東省博興縣湖濱鎮西門村,在村口,指着一側的一家照相館,來自濱州體育局的工作人員開了個玩笑。

  這是一家並不起眼的鄉村照相館,藍底白字的“西門照相館”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只有門口左側“博興縣西門乒乓球俱樂部”的紅字金底招牌、照相館內一張乒乓球桌,還有一面墻的合影照,透露着它與乒球不解的緣分。從在村鎮、社區扎根,向學校、企業生長,西門乒乓球俱樂部已成為濱州體育社會組織這些年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改變着這裡的體育生態。

  小乒乓 蘊含大能量

  一張球桌,一間陋室,幾位乒乓球愛好者相約,西門乒乓球俱樂部就這樣成立了。從2005年的寂寂無名,到如今鄉里無人不知,這傢俱樂部已經走過了18個年頭。

  在俱樂部創始地的這張球桌一旁,有一面照片墻,有些照片已經泛黃,一張張照片上,一位位球星和俱樂部會員的合影,勾勒出了西門乒乓球俱樂部18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

  20世紀80年代,從部隊退伍轉業的村民李正亮回到了西門村,與妻子李志鳳開了一家照相館。與其他照相館不同的是,李正亮在照相館放了一張乒乓球桌。

  2005年,在十幾個球友的簇擁下,“西門乒乓球”俱樂部正式成立。2010年,李正亮的照相館隨着新村建設,搬到了村口的顯要位置——北大門。

  隨着村民健身需求的提升,五年之間,李正亮的乒乓球桌吸引了村中的男女老少,先後換了三張乒乓球桌。隨着俱樂部人數增加,場地、人員、經費問題也漸漸顯露出來。

  2020年6月,在湖濱鎮積極爭取之下,博興縣教體局為西門乒乓球俱樂部配備了六張乒乓球訓練桌,並協調附近小學為俱樂部騰出訓練教室一間,作為俱樂部專門的訓練比賽場地。裝備和場地的“升級”,讓西門乒乓球俱樂部迎來嶄新的發展機會。

  截至2021年8月,西門乒乓球俱樂部已經發展到300多人的隊伍,不僅本村人加入,鄰村鄰鎮,甚至是臨近廣饒、臨淄等乒乓球愛好者也慕名而來,成為“攪動”濱州、東營、淄博三地民間乒乓球愛好者的一支重要力量。小棋盤 走出大天地

  6月10日上午,濱城區一小的小朋友們正在上一堂特殊的國際象棋課:與自己對弈的棋手,是來自特教學校的同學。小朋友們各個彬彬有禮,開局前互致問候,棋局之上戰況激烈,棋局之外大家一團和氣,一小的小朋友們還會時不時幫助一下對面的小夥伴。

  “看到對面的小夥們在這麼不方便的情況下,依舊下得這麼刻苦、下得這麼好,我還有什麼不努力的理由呢?”一堂課下來,不少小朋友多了幾分感慨。

  説起這堂特殊的國際象棋課程,就不能不提這些年濱城一小與濱州國際象棋國際跳棋五子棋協會的合作。濱州國象國跳五子棋協會的前身濱州聚旗棋藝俱樂部成立於2004年,至今已經有近二十年歷史。

  協會主席劉文明,在俱樂部成立之初,就致力於將棋類帶進學生課堂。2006年,國象率先正式走進了一小的課堂。19年來,濱州聚旗棋藝俱樂部已經普及到了80多個中小學和幼兒園。

  “國象國跳和五子棋都屬於智力運動,學棋的孩子學習成績都很好,因為他們的智力得到了開發。”劉文明説,“除了學習成績,孩子們也更坐得住,國際象棋的禮儀對孩子們的影響也潛移默化,讓校園校風校紀有了很大改觀。”

  國象國跳和五子棋走進學校,也讓聚旗棋藝俱樂部擴大了選材基礎,學校培訓人數從最初2萬多人發展到如今10萬多人,並選拔培養出了一批優秀棋類人才。

  第十三屆全運會國際跳棋團體冠軍賽中,來自聚旗棋藝俱樂部的王亨鑫、徐小雅和游瑞傑代表山東隊獲得冠軍,受到了有關領導的接見。

  “下一步,我們想借助濱城區創辦國際象棋之鄉的東風,讓國象國跳和五子棋走進更多的機關和學校,得到更好地普及和發展,不僅讓孩子們下棋,也要讓老人們學會下棋。”儘管已經71歲高齡,劉文明對棋類的普及和未來,仍舊充滿了樂觀和自信。進校園 蹚出新路子

  下午四點半,下課鈴一響,濱城區第二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涌出了教室,跑向自己的另外一個課堂:體育社團。在武術社團,幾位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簡單拉伸之後,站好陣型一展身手,一套套路拳下來,小朋友的精氣神兒令現場觀摩的媒體朋友們拍手叫好。

  與此同時,搏擊、手球、乒乓球、籃球等十二個體育社團課,也在同步進行,校園裏好不熱鬧。

  從2019年建校以來,依託老體校的專業場館資源,濱城區二實小的體育社團課蓬勃開展,同時學校優化課程設計,體育成績、文化課兩不誤,孩子們的成績不降反升,組織性紀律性更強,體教融合成了市裏乃至省裏的典型。

  “2021年,經區教體局批准,學校每年在全區選拔後備人才96名,成立後備人才班。在確保文化課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早上其他學生未到校的時間進行體能訓練,下午利用其他學生回家後的時間進行乒乓球、武術、羽毛球、足球、自由搏擊等9個項目的專項訓練,晚上由我們的文化課老師負責課後服務,這樣孩子的文化課一點都不受影響,還鍛煉了身體、培養了興趣。”校長範文彬説,“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全面發展、體育健康的辦學特色,在市體育總會的支持下與全體社會組織攜手,鍛煉孩子意志、健全孩子人格,助力他們的人生長跑。”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