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集”有味道 “山東小戲”很熱鬧-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6/09 10:56:55
來源:齊魯晚報

“黃河大集”有味道 “山東小戲”很熱鬧

字體:

6月7日,深圳文博會現場,軟陶泥塑系列微場景——“淄博燒烤”吸引了眾多觀眾。

  6月7日至11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文博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這個國內外文化産業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集中展出的“大舞&”上,山東展團以“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為主題,聚焦文化“兩創”和文旅融合,亮點新意不斷。

  “黃河大集”有味道,“山東小戲”很熱鬧。通過深圳文博會的&&,山東文化産業向外界展現着傳承發展、守正創新的一面。

  陣容新

  半數企業首次參展

  6月7日上午10:30,本屆深圳文博會正式向觀眾開放。位於深圳國際會展中心10號館的山東展區,進入了繁忙節奏。來自各地的來訪者,對於琳瑯滿目的“山東好品”掂量把玩,愛不釋手。

  山東展區採用“放射狀、綻放式”設計,游覽線路四通八達,體現着敞開懷抱、廣迎賓客的創意。沿着黃河遇見海、魯風運河、仙境海岸等“四廊一線”的山東風景,通過環形大屏沉浸式呈現,向觀眾傳遞山東的好客胸懷及文化魅力。

  文脈綿長、物産豐富的山東大地,給文博會的觀眾游客們帶來了多樣選擇。從服飾到器具,山東特産應有盡有。來自山東萊州的王沼清、王健綱父子,帶着家傳的“朱橋照清毛筆”參展。他們家族的制筆歷史延續了五代,目前也是當地的非遺傳承人。文博會開展第一天,爺倆兒售出了300支筆,並得到了兩家經銷商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王氏父子第一次參加深圳文博會。今年,參與文博會的山東企業,分為山東手造、數字文化、紅色文化、文旅融合等六大類,共有171家企業、千余種産品參展。其中,首次參展企業佔比50%。

  據悉,山東在組織企業參展時,着力推動更多文化企業、手造工匠走進深圳文博會,共同推動“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

  新人新品的亮相,也讓鵬城觀眾感受到了“黃河大集”的熱鬧。文博會上的“黃河大集”,通過黃河文化民俗體驗、山東手造技藝展演等多種形式,開啟了一場有聲有色的文化市集。

  聊城東昌葫蘆、濱州布藝玩偶、曹縣漢服、棗莊魯班鎖等一批代表性的“山東手造”精品,以及青島啤酒、沂蒙煎餅、鄌郚吉他等各種地産名品,都可以到“大集”上一睹芳容。

  另外,極富特色的“山東小戲”也來到了現場。臨沂紅色沂蒙文化演藝有限公司,帶來了柳琴戲《回娘家》《喝面葉》《賣甜瓜》選段,這些充滿地方風情的文藝節目,給現場添了不少“山東味道”。

  題材新

  傳統技藝與時俱進

  近年來,在“山東手造”區域公共品牌的助推下,山東手工藝從業者,市場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在文博會現場,很多參展商將創作題材瞄向生活,與時俱進地推出一系列新創作。

  其中,“淄博新文創”的表現分外亮眼。淄博小蝦米軟陶藝術工作室,創作了主題作品,軟陶泥塑系列微場景——“淄博燒烤”。整個作品長達2.8米,十多張桌子圍着四十多個人物。每張桌子不過十多厘米見方,人物也不到二十厘米高,卻惟妙惟肖,極富藝術感染力。顧客們神態各異,有的舉杯豪飲,有的側耳靜聽,表情動作栩栩如生。從旁站立的除了老闆,還有警察、志願者等維護秩序的人員。

  負責人馮曉介紹,這組作品由工作室十余位手藝人聯手製作,前後花了大概半個月時間。以傳統的泥塑、面塑技法為根基,結合現代新材料,發展出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克服了傳統材料的部分缺陷,具有色彩絢麗、塑形性強、易上手等特點,烤制之後可以水洗、不變形、不褪色。

  馮曉&&,這是一組取材於生活、凝華於藝術的誠意作品。

  與之相鄰的淄博琉璃展&上,淄川振華玻璃製品有限公司也打造了一場“琉璃大餐”,由琉璃製成的翠綠“小蔥”,渾圓“面餅”和各式各樣的“烤串”同樣讓人流連忘返。這些來自淄博的工匠&&,陶瓷和琉璃都是淄博的特産,通過藝術創作記錄生活變化,展現家鄉風采,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濟南皮影藝術傳承人李娟,也在自己的皮影創作中加入了新角色。她以國家航天局的IP航“小夢”為原型,帶來卡通皮影系列文創。

  近年來,濟南皮影在雕刻和着色工藝上走國潮路線,讓傳統非遺不斷“出圈”。此次文博會,李娟專門為孩子們編排了航天主題皮影戲,並體驗自己設計製作皮影材料包,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激發孩子們探索太空的熱情。

  濟南大明湖超然樓,也被“複製”到了文博會現場。不過,這是由山東巧林新魯班製作的榫卯結構作品,由4936塊榫卯積木手工搭制,搭建高度2.5米。遠隔幾千里,觀眾可以現場欣賞到火爆全網的“超然樓”亮燈瞬間。

  讓生活熱度進入創作視野,傳統藝術也可以很“新潮”。

  技術新

  科技推動文化傳承

  本屆深圳文博會,首次設立了數字展區,組織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文化企業參展。

  緊跟文博會的腳步,浪潮集團、海爾集團,金東數創等山東省內的優秀數字文化企業也紛紛“亮寶”,拿出了自己的先進技術和特色産品。

  來自浪潮智能終端有限公司的董磊介紹,圍繞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浪潮智能終端在數字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很多投入,研發了文化大數據&&,推動落地更多的數字文化應用場景,並充分地把數字文化應用到各類展覽展示領域。

  同時,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積極參與打造了“城市傢具”系列産品,並打造城市元視覺體系,利用藝術、科技、光影等各類手段,增強人們的沉浸、互動體驗,滿足對美好文旅消費的新需求。本次交易會,浪潮智能終端也找到了兩家有共同需求的合作夥伴,將“技術+文化”産業推向新高度。

  創立於濟寧的山東豆神動漫有限公司,此次帶來了新産品——《走近孔子》曲阜孔廟立體書。這套書從創作到落地,經歷了近兩年時間,復原了曲阜孔廟的21個主體建築。以文創作品形式,弘揚儒家文化,打造“一座可以帶回家的紙上文化古建築”。

  作為“專精特新”企業的豆神動漫,一直致力於用數字科技講述中國故事。

  創始人趙立軍介紹,作為《走近孔子》系列立體書的首部作品,曲阜孔廟立體書是傳統手造與數字科技完美融合的創意産物。在欣賞立體書的同時,可以掃碼進入VR全景進行瀏覽,讓讀者更全面了解儒家文化。

  “該套設計除了運用大量數據計算,還經歷了3D數字化建模模擬,研發過程運用了大量科技手段。近期我們正在開發《走近孔子》曲阜孔廟立體書2.0版,該版本是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數字交互功能,我們會融入AR增強現實技術,並嵌入一套互動小程序,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有關開蒙禮、孔子教學的動漫場景,讓立體書真正動起來、活起來,最終實現有趣、互動、文化傳播的多重體驗。”趙立軍説。

  歷史悠久的齊風魯韻,正在科技和創意的助推下,不斷向新而行。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