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文物故事,近日,山東煙&再獲佳績!6月5日,由煙&市文化和旅游局申報的“微改造 強保護 精提升 留住城市記憶 傳承文化根脈——煙&山近代建築群、奇山所文物保護活化利用典型案例”獲山東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在第一屆山東省優秀革命文物保護工程評選中,煙&市戰場泊村許世友抗戰指揮部舊址修繕工程從全省37個項目中脫穎而出,位居前列,列入公示名單……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煙&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着力構建依法保護、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文物保護利用體系,精準聚焦民眾的需求,開啟了文物保護利用的新模式。不僅讓文物“活”起來,更讓城市“火”起來。
做好“古今”對話
築牢文物保護基石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文物遺産是曾經的見證,是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與文化,講述着歷史的變遷。
近年來,着眼於留住城市的根脈,煙&多措並舉,搭建文物保護制度體系。堅持高位推動,突出重點,&&了《煙&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三年行動方案》,從頂層設計築起文物保護基石。在基層管理方面,做好文物“貼身管家”服務,設立服務企業文物專員,實行“一對一”項目服務,從審批服務、過程監管等方面全方位打通文物保護環節,進一步優化文物保護管理環境。
如何做好“古今”對話,實現城市發展和文物保護的協調共贏?煙&踏出了一條融合發展創新的路子。近年來,煙&堅持“重大項目實施考古先行”的原則,紮實推進考古前置工作,破除制約建設項目落地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建設單位投資風險及前期運作成本,實現文物保護和城市發展協調共贏的總體目標。
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煙&共進行考古調查項目66個,調查面積1265.09萬平方米,累計為項目單位節約勘探成本2543.03萬元;累計完成福山區東留公安置小區、蓬萊水岸明珠等考古發掘約1.3萬平方米,累計清理芝罘島墓群、西三甲墓群等墓葬300余座,出土文物3000余件/組。
組建智庫&&,全力保障重大項目“拿地即開工”。積極邀請省市專家組建諮詢委員會,通過專題會議研究重大項目推進工作,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專業視野,解決瓶頸難題。建立部門會商、項目對接、人才保障工作機制,有力保障萬華化學煙—蓬長輸管線、崆峒勝境等重大項目推進。
文物保護管理水平邁上新&階。近日,在第一屆山東省優秀革命文物保護工程評選中,煙&市戰場泊村許世友抗戰指揮部舊址修繕工程從全省37個項目中脫穎而出,位居前列,列入公示名單(6個)。不斷提升文物保護層級,評選公布了第六批1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羅山班仙洞建築群等9處不可移動文物入選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萊州呂村遺址被評為山東省“五大重大考古發現”。
細數“典藏家珍”
活化多彩文物資源
家底厚實,是煙&文物的真實寫照。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走進煙&市博物館,猶如打開了一本厚實的古書,這裡記錄着千秋故事,凝聚着沉甸甸的文化,吸引着當地百姓以及天南海北的游客,在此傾聽歷史的迴響。
截至目前,煙&市博物館有珍貴文物一級84件/套,二級1592件/套,三級9654件/套,是山東省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類別涵蓋書畫、瓷器、陶器、青銅器、玉器、石器、錢幣、雜項、近現代文物文獻、自然標本等三十余個門類,尤以書法、繪畫和瓷器為特色,在山東省內乃至全國,都享有一定聲譽。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文化遺産所蘊含的人文價值、社會內涵等,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目光。如何做好文物文章,點綴美好生活?煙&開啟了“文物+旅游”的有益探索,突出成果共享,實現文物活化利用成為重要舉措。
着力強化博物館培育,今年煙&全面啟動中小博物館三年提升行動,以國有一二三級博物館為主體,以助力提升非國有博物館自身造血功能為目標,用三年時間在藏品管理、陳列展覽、社會服務、學術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一對一”對口幫扶工作。目前已有6對博物館簽訂合作協議,開啟更加廣泛、更具深度的資源共享,實現合作共贏。
為打造“網紅”文物,激發文旅消費潛力。日前,煙&精心組織了首屆博物館學優秀成果評選、首屆博物館游精品項目評選、煙博頂流精品文物評選等三項特色評選活動,通過活動營銷,進一步活化文物資源。
為滿足當下市民游客需求,煙&市博物館推出“雲觀展”,為文物插上科技翅膀。目前,煙&市博物館已建成網上展廳三個。其中VR固定陳列展廳兩個,全方位展示《山海古韻》和《世紀之路》兩個固定陳列,通過三維實景技術,搭建全景數字展廳。觀眾足不出戶,通過電腦或手機登錄“文旅雲”便可以實現沉浸式體驗效果,提升虛擬博物館的應用體驗。器物展廳一個,觀眾可在&&上通過拖拽、縮放,近距離欣賞這些珍貴文物。
創新發展路徑的同時,文物活化利用呈現出全新面貌:
2023年6月5日,由煙&市文化和旅游局申報的“微改造 強保護 精提升 留住城市記憶 傳承文化根脈——煙&山近代建築群、奇山所文物保護活化利用典型案例”獲山東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煙&市博物館報送的“故事裏的煙博——沉浸式青少年教育體驗活動”以優異成績榮獲“全省博物館十佳社會教育活動案例”稱號;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舉辦的“百名博物館長講寶藏”主題短視頻徵集評選活動中,萊陽市博物館館長徐琰榮獲“十佳講述人”的榮譽稱號。長島入選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北莊遺址入選首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龍口丁氏故宅等3個項目入選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示範案例;新增備案非國有博物館3家,新評定公布鄉村(社區)博物館7家,4個展覽獲評全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精品獎、優秀獎。
留住時代記憶
打造“紅色文化”城市新名片
煙&是膠東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和全國著名革命老區,這裡打響了膠東抗戰第一槍,50萬膠東兒女參軍衛國,7.6萬名烈士英勇就義,創造了“地雷戰”經典戰法和西海地下醫院的戰地奇蹟,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閃光的足跡、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近年來,煙&市全面貫徹“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方針,在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堅強領導和科學指導下,以打造“紅色文化”城市新名片為抓手,全市革命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寫好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煙&答卷。
摸清資源“家底”,開展全面普查。市縣兩級成立了煙&市革命文物普查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專門工作班子,全市普查覆蓋率達到100%。截至目前,全市共普查登記抗戰遺址、紀念設施32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全市館藏革命文物848件/套,其中,文獻類558件/套,實物類290件/套。
加強修繕保護,真正讓革命文物“活起來”。根據文物的文化特色和稀缺性,確定保護重點,着力對戰場泊村許世友抗戰指揮部舊址、玉皇頂烈士陵園、雷神廟戰鬥遺址等一批革命文物進行修繕保護,並對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膠東革命烈士陵園進行了基礎設施改造。先後完成對國保單位煙&山抗日烈士紀念碑、芝罘俱樂部的修繕。
強化宣傳教育,注重世代傳承,切實讓理想信念“看得見”。統籌協調,抓好革命文物的展覽展示工作,結合重大節點推出“膠東第一縣委”革命歷史文化展、膠東紅色文化建設美術展、膠東紅色文獻展等展覽百餘場,營造了濃厚的革命文化氛圍。
推進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提升,目前,煙&已形成紅色基地“三大板塊”:打造以蓬萊登州水城、戚繼光故里為代表的古代文明板塊,以煙&山、東炮&為代表的近代抗爭板塊,以膠東革命紀念館和各縣市區革命傳統教學點為代表的膠東革命板塊。
今年3月份,煙&與廣西桂林紅色文化片區開展“對標共建”活動,率先探索城市間紅色文化片區“對標共建”創新舉措,瞄準全國十大知名紅色文化城市,尋標對標、結對共建,實現煙&紅色文化片區(紅色文化場館)建設提標提質、出眾出彩,為新時代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賡續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