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齊長城|濟南:齊長城從這裡出發-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06/02 16:33:57
來源:山東商報

探尋齊長城|濟南:齊長城從這裡出發

字體:

  編者按

  5月29日,“探尋齊長城”網絡主題活動在濟南啟動。來自中央和省級主流網絡媒體的20多名編輯記者,將在四天時間內走進濟南、淄博、濰坊、青島,實地探訪齊長城“首批齊長城特色展示點”“首批齊長城風景道典型段”,並以齊長城文化為軸,深入挖掘各地探索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的經驗做法和突出亮點,全媒體多層次、全方位展示各地保護齊長城創新性舉措、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文化“兩創”推動鄉村振興的成績,以點帶面深入宣傳山東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杆的生動實踐。

  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比秦長城早400餘年,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古代長城。齊長城東西向橫臥在齊魯大地,宛如盤踞在地面上的一條巨龍,從黃河東岸綿延至黃海之畔,西起濟南市長清區,跨越泰安、淄博、臨沂、濰坊、日照、青島6市,全長1200餘里。

  齊長城之“源”

  全長1200餘里的齊長城,有400餘里在濟南境內,佔總長度的三分之一。濟南境內的齊長城主要分佈在長清區、章丘區、萊蕪區及南部山區,沿線共有遺産保護點108處。

  齊長城長清段是當時最早修築的段落,大體呈“幾”字形分佈,全長約98公里。修築方式往往因地制宜,包括用土夯築、以險代工,以及在山上就地取材,用石塊砌築等。據《左轉》記載,魯襄公十八年(公元前555年),魯國聯合11個諸侯國攻打齊國,“齊侯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由此可知,齊長城在當時齊國的對外戰爭中已經發揮作用。

  齊長城起點位於濟南長清區孝裏街道廣裏村東北部,220國道西側。建造形式為素土夯築,現存遺跡為平地之上一座高約3米、寬約40米、長約260米的長方土&。近年來,當地通過將“高強無機纖維材料”用於夯土層墻面保護,創造了岩土文物保護新經驗。如今,在齊長城起點東側不遠處的山頂,立有一座高大的“齊”字雕塑,整體採用齊國貨幣刀幣造型,風格古樸而醒目。

  齊長城起點向東,綿延經過大峰山1000余米。在大峰山景區,山頂尚有古代城墻與屯兵營遺存。城墻與屯兵營均為就近取材,用石塊壘築。矗立在山頂城墻的垛口,以及屯兵營的石頭房子,訴説着這裡的歷史。山頂還有一塊碩大的立石,上面寫着“孟姜女哭長城處”。作為中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説之一,“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經相關考證,一般認為孟姜女所哭的長城正是齊長城,而非秦長城。自古以來,齊長城沿線,廣泛流傳着這一淒美的愛情傳説。

  錦陽關是古代齊長城三大重要關隘之一,位於萊蕪區雪野街道與章丘區文祖街道之間。古時,這裡地處齊國與魯國的邊境線上,具有重要的軍事防禦意義。錦陽關西側的桃花峪段齊長城,是目前齊長城保護最完整的一段。如今的錦陽關,乃是在距離原址42米處於2004年開始重建,2005年完工。墻體所用石塊與很多其他段落的齊長城一樣,均為就地取材的當地石材築成,城墻沿山體蜿蜒延伸向遠方。

  齊長城的保護與活化

  錦陽關西北約1公里處,坐落着依山而建的石子口村。村西山頭有戰國時期齊國的屯兵營遺跡。近些年,石子口村依託齊長城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民宿産業,當年的貧困村發展成為今天的山東省傳統古村落、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山東省森林村居、美麗鄉村齊魯樣板村。2022年,石子口村建起一個小火車項目,火車行駛1000米至錦陽關西側,游客可在火車上飽覽齊長城風光,該項目為村集體年增收20萬元。

   2017年,距離齊長城以北約3公里,與石子口村同屬章丘區文祖街道的大寨村,孫繼昌、張福成與孫廷華3位年逾花甲的老人發起成立了齊長城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會,致力於保護齊長城,整理齊長城歷史,宣傳齊長城文化。孫繼昌説,大寨村之名,與古代錦陽關的駐軍有密切&&。

  近年來,圍繞齊長城,濟南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活化利用。為加強對齊長城重要點段修繕保護及展示,先後開展源頭保護展示、源頭主題標識雕塑建設、齊長城錦陽關、青石關及東門關保護等10余項工程。還策劃推進錦陽關保護利用、三德范村傳統村落保護建設等42個重點文旅融合項目建設,並推動齊長城沿線的大峰山景區、九如山景區、七星&景區、香山景區、雪野湖省級旅游度假區等進一步升級。

  2022年3月,山東在全省設置860個齊長城巡護公益性崗位,加強齊長城的巡護工作。長清區孝裏街道的10余位村民,由此實現了在家門口上崗。“我能做的就是盡力保護好它(齊長城)。”郭家廉從小生活在齊長城腳下的廣裏村,自去年起擔任齊長城巡護員。他&&:“無論如何,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要守好。”

  2022年9月,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於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同年,山東編制《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保護規劃》,推進構建“一廊、七段、多點”的總體空間布局。

  今年2月,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啟動會議上,山東開啟“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工作,齊長城便作為“四廊”之一。今年3月,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了齊長城(錦陽關段)保護利用項目(齊長城遺址博物館)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批前公示。這意味着,齊長城保護與活化,邁入了新階段。

  齊長城腳下的山村蝶變

  齊長城自錦陽關沿山勢一路向東,綿延進入萊蕪區,境內又建有兩座著名的關隘,即黃石關與青石關。其中,青石關有“齊魯第一關”之譽,坐落在今天的青石關村,北臨淄博市博山區。青石關原有南、北、西3座城門樓和東便門,現僅存北門洞,高4米,寬2.56米,進深8.7米。關北,兩側高山之間有一峽谷小路,古稱“甕口道”,關口便建在此路制高點處,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齊長城腳下,大山深處的王老村,在這片土地上寫出了自己的鄉村振興新篇章。王老村位於萊蕪區雪野街道,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全村205戶,目前走出了11個博士、17個碩士、60多個本科生,成了當地有名的“狀元村”。2015年,村東建起一座“文曲亭”,代表着村子“耕讀世家”的傳統與精神。村口兩側的山墻上,開鑿有200余個姜窖,是村民存儲生薑的好地方。所謂“洞藏姜山”,成了王老村響噹噹的名片之一。

  2015年,王老村徹底“摘帽”,1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近兩萬元。近年來,昔日的貧困山村,依託當地山水資源,大力發展民宿、旅游業,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村裏建起了一座座聯排別墅,村民在家門口辦起“農家樂”,日子越過越紅火。王老村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鄉村旅游模範村”“國家森林鄉村”等榮譽稱號。

  為了讓美麗鄉村更具吸引力,王老村引進了雪野鄉村度假區項目。雪野鄉村度假區隸屬於山東文旅山鄉集團,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涉及9個村、6000餘人。項目整合山東文旅集團産業優勢,打造集鄉村度假、田園休閒、戶外運動、自然教育等多功能與一體的全齡化鄉村度假目的地。

  目前已經運營的四星級精品民宿——故鄉的雲,毗鄰古村,環境清幽;鄉村會客廳有咖啡廳、書吧、親子活動等多個分區,承載了接待入住、餐飲、會議培訓等功能;位於山頂一萬平方米的雲野星辰露營地,有帳篷住宿區、休閒天幕區、網紅打卡區、兒童玩樂區,可以聽民謠、看電影、做游戲、搞團建,也是舉辦婚禮和親子活動的理想場所;此外還有小柿界番茄採摘樂園、山地滑車等多種娛樂項目。

  山東文旅集團與雪野街道政府聯合打造了“1+1+N”鄉村振興模式,政府統籌資源、政策、資金等各方面力量,推進項目建設和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山鄉集團作為賦能&&,輸出策劃規劃、運營管理、産業孵化等能力,帶動村集體、片區內各業態多方互惠共贏,形成“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

【糾錯】 【責任編輯:宋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