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光”生“金” 山東點亮“綠色經濟”-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5/22 09:01: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借“光”生“金” 山東點亮“綠色經濟”

字體:

  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肖家莊鎮算子李村,佔地1200畝的鑫佳源光伏電站內,一排排藍色的光伏電板一眼望不到頭,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源源不斷地産生清潔電能。

  山東是我國經濟大省,也是用能大省,大量的煤炭消費在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等問題。2022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山東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探索分佈式光伏融合發展模式”。

  “光伏發電具有污染小、見效快、環保效益突出等特點,有利於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山東省太陽能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曉斌説。近年來,山東將新能源産業確定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産業之一,把光伏發電作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利用企業廠房、農村住宅、閒置坑塘等資源,大力推進光伏建設,借“光”生“金”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借“光”生“金”

  地處黃河故道的算子李村,土地多為鹽鹼澇洼地,種糧種菜收成都不高,但光照條件好。在國網聊城市茌平區供電公司指導下,茌平鑫佳源光伏農業有限公司投資1.8億元建設了裝機容量40兆瓦的光伏電站,2017年全部並網發電,年均發電量49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約1.6萬噸標準煤,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082萬元。

  “光伏電站建設租賃了村裏1200畝鹽鹼地,每畝地每年土地流轉費1100多元;發電企業每年從發電收益中拿出360萬元,用作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實現了村民和集體收入‘雙增收’。”算子李村黨支部書記李登新説。

  在青島膠州市的上合示範區,佔地144畝的京東亞洲一號青島物流園光伏電站內,一排排光伏電板整齊排列。在國網青島膠州市供電公司積極服務下,青島紅石順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近1億元,建設了這個裝機容量20兆瓦的光伏電站,2021年全部並網發電,年均發電量25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約8000噸標準煤。

  分佈式光伏發展迅速

  作為全國首批分佈式光伏試點縣,近兩年,膠州市分佈式光伏快速發展,目前分佈式光伏總戶數達到7300多戶,裝機總容量達到32萬千瓦。國網青島膠州市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宋繼輝説,隨着整縣分佈式業務光伏的不斷推進,傳統電力結構接入新能源設備遇到“消納能力不足”“容量受限”等問題。

  今年4月,作為青島首個實現整村聯片式開發、集中匯流、升壓並網的“光伏村”,膠州市膠西鎮大行一村1.2兆瓦光伏項目並網發電,通過在85戶村民屋頂安裝光伏發電設施,年可發電145萬千瓦時,並全額上網,不佔用村級公網資源,優化提升了電力系統整體效益效率。“有太陽就能發電有收入,光伏發電可為村裏提供長達25年的穩定收入來源,相當於有了穩定增收的‘陽光存摺’。”村黨支部書記管景秀説。

  宋繼輝説,這個項目應用光伏柔性控制技術,通過調節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使其動態實時滿足電網的需求,讓分佈式光伏“削峰填谷”更為便利,進一步提升分佈式光伏參與電網調峰、需求響應能力,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一地兩用 效益倍增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通向‘雙碳’目標的橋梁。”國網聊城供電公司數字化與通信工作部信息運檢班班長馮濤説,隨着光伏等新能源並網容量的持續增加,國網開展了源網荷儲數字化服務能力開放&&設計,重點整合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中的分佈式新能源、負荷、儲能資源,實現新能源、負荷及儲能優化匹配、平抑功率波動,提升了局部及整體電網新能源並網承載能力,促進了新能源消納。

  “光伏+”産業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長期以來,光伏建設受場地制約明顯。對此,山東積極創新思路,在鹽鹼灘塗、採煤沉陷區、廢棄工礦用地等疊加“光伏+”效應,探索“一地兩用”集約發展模式,立體推進光伏發電、新型儲能、水産養殖、休閒娛樂等協同發展。

  “板上光伏發電,板下特色種植,一地兩用,效益倍增。”茌平鑫佳源光伏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磊説,在不改變土地性質情況下,他們還探索“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利用現有窯廠及坑塘區土地建設光伏電板,利用間距空間種植小麥500畝,畝均收益近600元;養殖鯉魚、草魚200畝,畝均收益1000多元,實現光伏發電與農作物生長、漁業養殖“兩不誤”。

  分佈式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特性,降低了企業用電成本。位於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光明園迪兒童傢具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利用企業辦公樓、生産廠房共1.4萬平方米的閒置屋頂,投資330萬元安裝了1.1兆瓦的光伏發電設施。“去年發電量達到136萬千瓦時,除供企業生産、辦公用電外,余電直接上網,為企業節約電費110萬元。”公司基建部經理王獻利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黃河研究院院長黃承梁認為,光伏發電既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又發揮出節能減排的顯著效益,實現産業發展、生態保護與清潔能源建設“多贏”。

  國網聊城供電公司總經理胡曉東説,2020年以來,聊城市光伏裝機從41萬千瓦快速增長至目前的257萬千瓦,光伏裝機規模佔新能源總裝機的近70%,已成為當地僅次於煤電的第二大電源類型。

  經過多年的轉型發展,如今山東成為新能源大省。據山東省能源局介紹,截至今年3月,山東光伏裝機規模達到4551萬千瓦。根據《山東省能源保障網建設行動計劃》,到2025年山東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6500萬千瓦,將獲得更多“陽光收益”。

【糾錯】 【責任編輯:陳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