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火爆的儒學美德示範街,整齊的聯排三層小樓,乾淨寬敞的柏油馬路……在孔子誕生地尼山腳下,魯源河環抱之中,千年古村魯源新村成了鄉村文化游的熱門“打卡地”。
曲阜尼山腳下的魯源新村。新華社記者郭緒雷 攝
從村口拾級而上,造型別致的文化街區映入眼簾。新建的儒學美德示範街區以“流淌的經典”為主題,兩側是以書卷卷軸加古琴琴弦為造型的豎柱,中間的造型似一條流動的文字長河。
街區的古風建築中“隱藏”着主題各異的門店,提供文旅融合新體驗。在這裡,游客不僅能品嘗傳承千年的孔府美食,挑選設計精巧的文創産品,還可以體驗投壺、射箭等非遺技藝,穿上漢服打卡拍照。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有近2萬名游客來村裏游玩,民宿、飯店天天爆滿。”魯源新村黨總支書記劉承彪説。
位於魯源新村的儒學美德示範街。新華社記者郭緒雷 攝
魯源新村距離山東濟寧曲阜市區約25公里,緊鄰尼山孔廟和“新三孔”之一的尼山聖境景區。尼山孔廟東南角有一座觀川亭,相傳是孔子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之處。據當地村志記載,魯源為千年古村,舊時稱昌平鄉,春秋時期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在此任魯國昌平陬邑大夫。
“寶貴的文物和文化,我們要傳承保護好,還要加以創新發展、活化利用。”劉承彪説,近年來,魯源新村提升村居環境,打造特色旅游,人氣越來越旺,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漫步在村中,村容整潔,環境優美,隨處可見文化元素,村民家中的大門上挂着頗具傳統文化特色的木質楹聯。然而,就在5年前,魯源新村還是一個道路坑洼的偏遠山村,村民以傳統種植業或外出打工為生。
魯源新村的特色民宿。新華社記者郭緒雷 攝
2019年,魯源新村經統一規劃,2800多位村民搬進了新房。村裏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作用,成立了旅游經濟合作社,開發民宿項目。目前,全村共發展特色民宿150余家,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一到節假日,民宿就‘一房難求’,今年‘五一’假期,村里民宿共接待了近2000名游客。”魯源新村民宿聯盟服務隊隊長孔凡玲説,光是假期期間,全村民宿的經濟收入就達26萬元。
孔凡玲(右一)帶着村民製作儒家文化主題弦絲畫。新華社記者張昕怡 攝
記者進村時,孔凡玲正帶着村中婦女製作儒家文化主題的弦絲畫。“傳統文化主題的手工藝品很受游客歡迎,供不應求。”孔凡玲説,“仁、義、禮、智、信”等含有儒家文化的字句都是創作素材,一幅畫最少能賺15元。
村中的文化旅游也不斷更新升級。出閣禮、揭蓋頭、合巹禮、互贈信物、奉茶感恩、傳承家風……一場樸素、浪漫的新中式婚禮展演在魯源新村的文化禮堂舉行。禮堂內,喜慶裝飾隨處可見,演員們身着中式傳統婚服,在觀眾的見證下完成一場充滿儀式感的婚禮展演。“第一次看中式婚禮表演,簡單但又莊重。”台下觀眾劉佳寧説。
“這幾年,我們圍繞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弘揚,探索出集民宿、餐飲、娛樂、休閒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游新亮點,村民也享受到了文化帶來的幸福感。”劉承彪説。
去年,魯源新村被納入山東濟寧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示範點。這座尼山腳下的小村莊,受到千百年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並且融入了現代旅游方式,正在改變着人們的生活。(記者張昕怡、郭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