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只需一二十元 上班族盯上社區“老飯桌”-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5/09 11:19:20
來源:齊魯晚報

一餐只需一二十元 上班族盯上社區“老飯桌”

字體:

  中午沒時間回家,自己做飯沒條件,天天點外賣又不健康。怎麼解決一日三餐,成了不少上班族頭疼的問題。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山東濰坊一些上班族逐漸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新的“幹飯方式”——到社區食堂去“蹭飯”,這些原本是為了方便社區老年人和社區居民的食堂,因為乾淨衞生、花樣多價格便宜,迅速籠絡住了年輕人的心。

  飯菜論斤賣

  一頓只需十幾元

  社區食堂,設立的初衷是方便社區內固定居住人員的基本就餐,以“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為基礎搭建的社區便民服務設施。但在近日記者的觀察採訪中發現,在濰坊市各個傳統經營模式下的社區食堂裏也迎來了不少的“新客人”。

  “上午8點左右後廚就開始忙活了,我們這邊的話要差不多忙到下午1點左右。”來自西上虞社區百姓食堂的工作人員劉阿姨告訴記者,他們設立社區食堂之後,在這附近居住和上班的年輕人就逐漸成為了消費的主力。“每天我們都要準備四五十種菜、面點和小吃,最開始我們設立了老人專座和老年人優先打菜的窗口,但後來逐漸發現,年輕人反而來得要更多一些。”記者發現,在顧客選菜打菜的窗口處還有一個大的監控電視,所有來社區食堂吃飯的人都可以通過這個監控看到後廚的情況。

  “每天的上座翻新率差不多在3到4次,每到下班的高峰期人會非常多。”與記者交流的同時,劉阿姨正在用心地打掃着食堂的衞生,“乾淨、實惠和便民是我們主打的服務理念。”記者發現,相比之一般的餐館與外賣,社區食堂的菜品定價普遍較為親民,菜品種類多,品控與衞生都能得到保障,後廚與用餐區乾淨整潔。並且在有的社區食堂還設有老年人優惠政策,老年人在此吃飯可享受8折優惠,同時也提供了多種支付的方式,能方便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在此進行消費用餐。

  “主要是很方便,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説,一般中午的時間回家做飯都很緊張,在外面吃外賣又不一定乾淨衞生,菜量也得不到保障。我們這邊是自選稱重計費,葷素一樣錢,想吃多少吃什麼都可以自己選。”劉阿姨告訴記者,現在有很多上班族會選擇提前打電話給社區食堂訂餐,等到他們下班後直接過來取餐帶回家或者單位吃,這樣能大大節省他們的時間。記者看到,劉阿姨所在的西上虞社區百姓食堂的飯菜價格是15.9元一斤,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有賣吃的嗎?我家小孩餓了。”在記者與工作人員交流的時候,剛好有一位住在社區附近的老人帶着自己家的小孩過來買飯吃,“看著挺乾淨的,剛好路過我家的孩子餓了,就進來買點火燒之類的給孩子墊吧墊吧。”這位市民告訴記者,社區食堂的設立不僅僅是方便了許多年輕的上班族,更是給他們這些老年人和小孩子提供一種生活的便利。

  一天接100多份盒飯

  上班族成“老飯桌”主力

  “一葷兩素帶米飯15,兩葷兩素帶米飯20,肉用的都是得利斯的新鮮後肘,絕對不會用合成肉或半成品糊弄顧客的。”記者來到東上虞社區百姓食堂的時候,店長兼廚師劉師傅正在後廚準備今天公司團購的午餐。“我們這邊訂餐的很多,一般都是附近的企業為員工準備的工作餐,菜量我們都有保障,而且品控是我們主抓的部分,有三個師傅一塊炒菜、順菜,每天都非常忙碌。”記者發現,現如今已經有很多企業更傾向於選擇在社區食堂訂餐,“不僅僅是因為便宜,最主要還是為了能吃得放心,我們這邊日常接的盒飯就在個四五十份左右,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100多份盒飯,需要我們三個師傅從早上6點就開始準備。”劉師傅告訴記者,其實現在並不是社區食堂經營的旺季,等天氣再熱一點的時候,會有更多在附近工作的人選擇在社區食堂用餐。

  “這樣能節省上班族自己的時間,而且吃得還比較好,我們做這些都是要受到社區監管的,所以不會出現缺斤少兩或者用不好食材的情況,顧客吃得放心我們也安心,你們可以嘗嘗我們的菜,都很不錯的。”雖然已經在廚房忙得滿頭大汗,但面對記者的時候熱情的劉師傅依舊笑呵呵的,他告訴記者社區食堂的出現,遠比他想象中的意義要大,“最開始我們就想著為住在這附近的居民服務,因為會有很多老人和小孩中午的時候沒人管飯,但時間長了我們發現,其實年輕的上班族們反而更需要我們。”劉師傅説,未來他們還想開放早餐和晚餐服務,讓在這附近居住和上班的市民能享受一天三頓都被“承包”的感覺。“以後你們要是路過這裡,隨時來吃飯啊!”劉師傅笑着對記者説。

  乾淨又便宜

  戳中年輕打工人需求

  社區食堂能在上班族之間“火爆”,並不是一朝一夕發生的事。“差不多從去年開始就選擇在社區食堂吃飯了,這邊離我上班的地方很近,菜品種類多,每天來也吃得比較放心。”市民田女士告訴記者,選擇在社區食堂吃飯成為現在他們年輕一代上班族之間“流行”,“比外賣便宜很多,現在點外賣隨隨便便就要20塊錢左右了,吃得還沒有這邊豐富,但是在社區食堂吃只需要十幾塊錢,吃多吃少量都可以自己控制,就還挺方便的。”記者在觀察中發現,社區食堂一般在11點半就會迎來第一波的高峰期,大部分上班族都是即選即吃即走,這也符合了社區食堂翻新上座率更新快的屬性優點。

  “每天最怕的就是想自己中午吃什麼,公司附近的外賣早就吃夠了,而且吃外賣真的很容易‘踩雷’,好不好吃先不説有時候真的看著就覺得不怎麼衞生,買來不敢吃都浪費了。”市民杜女士告訴記者,年輕人有時候會為了圖便宜選擇自己做飯吃,但每次做飯都感覺特別“痛苦”,“因為要早起,像我這種通勤就要半個多小時的基本一大早就要起床給自己做飯了,而且中午在辦公室熱飯還要排隊,真的很不方便。”記者了解到,社區食堂的出現對於很多通勤時間較長且並不怎麼喜歡自己做飯的年輕人來説,在極大程度上方便了他們的生活,他們可以選擇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現如今,由於年輕上班族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更強,他們對於自己的時間管理也具有更強的掌控性,上班族不再希望把時間更多地花費在做飯、買菜這種較為傳統的生活模式中,對於可能僅僅花費他們十幾分鐘的“吃飯”這個動作,他們不再願意浪費更多的時間來為此支出。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重視“吃飯”這件事,如何能方便且吃好,成為現在的上班族心目中更為關注的重點。

  選擇更為方便的方式來減少自己的時間成本,保障自己能更好地生活,社區食堂的火爆正是戳中了不少上班族的這種心理需求,並且會隨着各個社區不斷的服務升級與發展完善,成為更多人生活的一種選擇。“這樣的社區反而更有家的味道。”杜女士&&,社區食堂更多的是給市民帶來了一份煙火氣,在方便了上班族生活的同時,也讓更多人能夠真正有了一個可以“坐下來”好好吃飯的地方,這是飲食帶給人們內心的一種歸屬感,更是社區給予市民的“家的味道”。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