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女博士驚人一鳴,從凌晨四點半的濟寧開始-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5/08 09:53:12
來源:齊魯晚報

嗩吶女博士驚人一鳴,從凌晨四點半的濟寧開始

字體:

  近日,我國第一位嗩吶博士劉雯雯的一段視頻火了。視頻中,她手持着號稱樂器之王的嗩吶,一口氣吹奏了長達40多秒的《百鳥朝鳳》。這一曲演奏技驚四座,火遍了大江南北。我國第一位嗩吶女博士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她的一身絕技又是如何練就的?記者來到她的家鄉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聽她年近六旬的媽媽劉紅梅講述劉雯雯的成長故事。

  要讓女兒“回爐”學作曲

  在劉雯雯的家,記者見到了她的媽媽,嗩吶咔戲第十二代傳人劉紅梅。得知記者的來意,性格爽朗的她笑呵呵地説,“就我一個人在家,雯雯在上海呢,忙得腳不沾地,她爸爸也在上海,帶學生呢。”

  作為小銅嗩吶第七代傳人,劉雯雯的父親劉寶斌退休後一直致力於教授嗩吶吹奏,為了將這古老的技藝傳承得更廣,在女兒去上海求學後,他也跟了過去。依託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劉寶斌現在通過上網課的形式,為海內外的學生們傳授嗩吶演奏技藝,“他也忙,幾乎一整天都在上課。”劉紅梅笑着説。

  如今,女兒已是學有所成,更是憑藉着精湛的嗩吶演奏登上了悉尼歌劇院等諸多國際舞&。在外人看來,這已經為家裏帶來了莫大的榮耀,但劉紅梅覺得這遠遠不夠,“今年她博士畢業,我們娘倆兒商量了,畢業後讓她去學校‘回爐’。”

  劉紅梅口中的“回爐”,是讓劉雯雯在上海音樂學院開始系統化學習作曲專業。在她看來,雖然現在已有不少作曲名家主動&&劉雯雯,希望能與她合作,劉紅梅卻認為,要想真正把嗩吶傳承下去,身為嗩吶演奏家也理應掌握作曲的本領,“嗩吶曲子本來就少,咱不能總指望作曲家來為嗩吶譜曲吧。”

  凌晨四點半的學藝之路

  雖然已年近六旬,劉紅梅如今每天仍要忙碌到凌晨,她總是通過各種渠道尋找民間藝人,或通過記載、或通過回憶,把一些古老樂曲,失傳的或即將失傳的,想辦法重新復原,並且記錄在冊。而正是因為對民樂這股子癡迷勁兒,劉紅梅不僅是同行眼中值得敬佩的老藝術家,也被家人們看作老劉家的“虎媽”。

  劉紅梅告訴記者,打從女兒三四歲的時候,每天早上4點半就喊她起床,然後不洗臉、不吃飯領着她和其他學生們,到離家不遠的兒童樂園去練嗩吶,“因為早上5點開始就要收門票了,所以我為了省錢,就卡着點趕着進園。”説罷,劉紅梅哈哈大笑起來。

  等練到7點左右,劉紅梅再領着女兒趕緊吃點早飯,然後送到幼兒園,“所以那幾年,我閨女天天都是不洗臉就出門了。”後來上了小學,除了延續早起出門練習的規矩之外,中午回到家的劉雯雯也趁着媽媽做飯的工夫練習半個小時嗩吶,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也是練習,“我閨女童年裏幾乎沒有娛樂生活,也沒有什麼朋友,練嗩吶幾乎就是她學習之外的一切。”

  曾經也有家人質疑過劉紅梅的教育方式,認為她沒必要如此嚴苛地對待女兒。劉紅梅卻有自己的看法,“我老家在江蘇邳州,小時候家裏窮,父親就靠着給村子裏的紅白喜事兒吹嗩吶養活家人。”受舊思想影響,那時候嗩吶“傳男不傳女”,父親雖然有不少徒弟,但劉紅梅始終被排除在外。

  “但我從小就喜歡,所以後來我就自己偷着練,趁着出遠門割豬草的時候練。”憑藉着耳濡目染的熏陶以及骨子裏就有的韻律,劉紅梅不管爺爺和父親的強烈反對,最終還是走上了嗩吶之路,十幾歲便跟着爺爺和父親到處演奏嗩吶,16歲獲得徐州市嗩吶演奏的金獎,“我的成長之路太艱辛,是拼了命才有了今天,可雯雯不同,她趕上了好時代,如今條件這麼好,她必須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女兒登&演出樹立自信

  高壓之下,劉雯雯確實成長得很快,再加上音樂之家的環境熏陶,她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便能登&演出,“也就是那時候,她第一次鬧着不想吹嗩吶了。”劉紅梅還記得,在學校的一次演出中,周圍的同學們都認為吹嗩吶是件很“土”的事情,而且笑話她家裏是幹紅白喜事的,這讓幼小的她很受打擊。

  得知這一情況後,劉紅梅一改過去施加高壓的教育方式,開始頻繁地帶着她去外面的小劇場登&演出,“那時候我們家對面有個小劇場,每天晚上都有文藝演出。”當時,劉紅梅通過熟人介紹,讓女兒去小劇場表演吹嗩吶,“每天放學後進了家門我就給她化好粧,然後就帶着她往小劇場趕,等演出完了再回家寫作業。”

  這種節奏幾乎持續了整整一年,劉雯雯雷打不動的成了小劇場每天文藝演出的第一個節目。劉紅梅還記得,有一次一位觀眾手捧鮮花上&,卻突然把鮮花放在地上後一把掰開劉雯雯手裏的嗩吶,“他不信我閨女能吹得這麼好,就想看看是不是放的音樂。但是掰開之後發現音樂也跟着停了,沒想到這麼小的孩子居然能把嗩吶演奏得這麼好,他立刻把鮮花塞到了雯雯懷裏,然後使勁鼓掌叫好。”

  再後來,劉雯雯經常收到觀眾送的鮮花,甚至不少觀眾就是衝着她的演出而來。看到效果後,劉紅梅“順水推舟”地給女兒加油鼓勁,“我就經常對她説,你看看,大家都喜歡你的演奏,説明你嗩吶吹得好呀。”就這樣,在劉紅梅的幫助下,劉雯雯重拾對嗩吶的信心,將這條藝術的大道越走越寬闊。

  娘倆彼此扶持振興民樂

  如今,劉雯雯已是享譽海內外的青年嗩吶演奏家,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在學校授課之外,還經常天南海北地參加世界級的音樂會,即便如此,她和媽媽的&&也沒有減少。

  在劉紅梅的手機裏,儲存着幾十首劉雯雯這些年未上市新作品的嗩吶小樣,“每次的新作品曲子,都是第一時間發給我。”劉紅梅説,小樣發過來之後,在接下來的兩三天裏她都會靜下心來反復傾聽五六十遍,同時在一旁的小本子上寫下幾分幾秒技巧用的不到位、幾分幾秒音調不該這麼爆等等,“再拍照發給她。”

  而劉紅梅這些年一直在竭盡所能地收集嗩吶和咔戲的種類、技巧等內容,並慢慢整理成文字資料,“我沒上過大學,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整理好之後,再發給雯雯,讓她幫我重新錄入。”就這樣,也曾因為高壓教育鬧彆扭的娘倆,如今有了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互相扶持着走在振興民族樂器的道路上。

  今年2月份,在劉雯雯的博士畢業音樂會上,劉寶斌和劉紅梅召集了兩邊家族裏20余位從事民樂工作的家人,以及各自的徒弟,在舞&上與劉雯雯配合着上演了一出“兩個家族打擂&”,被震撼了的觀眾,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最近,一家三口正在謀劃着更大的一場音樂會。劉紅梅自豪地説,老劉家準備召回全國各地的學生們和兩個家族的成員,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非物質專場音樂會,“借用雯雯的名氣,通過這場音樂會,讓更多的人聽到民樂、看到民樂、愛上民樂。”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