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座橋梁全部建成 小清河進入復航倒計時-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5/04 11:28:12
來源:齊魯晚報

38座橋梁全部建成 小清河進入復航倒計時

字體:

  5月3日,小清河復航建設現場機器轟鳴,濟南港兩港區同步推進,章丘港區40個足球場大小的集裝箱堆場內人頭攢動,主城港區港航大廈主體已清晰可見。目前,小清河復航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全線38座橋梁建設完成,航道建設進行最後衝刺,港口各項工程正陸續竣工。按照計劃,今年6月底,小清河達到船通大海條件,千年古河道即將華麗轉身,迎來復航。  

  假期不停工

  濟南港施工收尾

  3日上午,航拍下的小清河復航濟南段,如一條玉帶從柴莊節制閘向下游入海口方向延伸,起點附近的濟南港主城港區已經具備現代化內河碼頭的形態,橋檢車、大型挖機、吊車等大型施工設備開足馬力,假期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在章丘港區,瀝青攤鋪機組轟鳴聲不斷,160度的出場瀝青鋪出一條條嶄新的港區路面,港口碼頭前沿線清晰可見,堆場也已經完成絕大部分。

  去年12月底,小清河下游60公里成功試航,為全線通航奠定了基礎,作為起點以及通航的關鍵節點,位於上游的濟南段工程推進情況頗受市民關注。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二級調研員嚴久旭告訴記者,水利、航道、橋梁、港口等是復航工程的重要內容,水利水文目前基本達到了船通大海的條件,小清河上的國道308新建大橋也於近日順利建成,這是復航工程建成的最後一座新橋,標誌着小清河復航全線38座橋梁全部竣工。

  小清河航道上的老橋已經基本拆除,在一旁建設了新的現代化橋梁,新建橋梁以拱橋為主,河道上不設橋墩,為後期船舶航行留出足夠的空間。

  無港不成航,進入2023年,小清河復航濟南港的港區建設愈發重要。嚴久旭稱,五一假期,小清河復航工程不停工,濟南港主城港區投入大量設備,輪班作業。截至目前,主城港區碼頭、堆場已全部完工,港航大廈完成了人防驗收,正在進行內部裝飾裝修施工。

  “濟南港章丘港區碼頭前沿工程已全部完成,堆場施工收尾,港區整體施工進度超過90%,辦公樓、宿舍樓主體即將封頂。目前,我們向堆場及相關配套設施施工發起衝刺,爭取6月前完成。”在主城港區下游,中鐵二十五局章丘港項目總工程師馮廷明正在現場督導碼頭堆場建設。“在人力配置方面,建設者24小時輪班作業,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投入航吊等大型先進設備70&套,30支勞務隊伍近300名工人同時開工。”馮廷明説。

  一期港口即將投用

  船閘、航道進行最後衝刺

  記者從山東省交通運輸廳了解到,小清河復航按三級航道標準建設,全線當前開工建設四座港區,其中,關注程度較高的濟南港,將由主城港區和章丘港區形成“一港二港區”的發展格局。根據規劃,濟南港總體規劃港口岸線6170米,建成投入使用後預計2030年和2040年貨物吞吐量為1230萬噸和1530萬噸。

  從地理位置上看,主城港區位於小清河復航工程的起點,荷花路小清河大橋下游。水路距羊口港約169公里,陸路距濟南市中心30公里,依靠膠濟、京滬、邯濟等鐵路幹線,形成濟南港通往直接腹地和間接腹地的鐵路集疏運幹線網。

  除了濟南港兩港區外,項目在下游建設了淄博港高青港區和濱州港博興港區。“這四個港區是小清河復航已經開工的工程,它們的碼頭主體已基本完成,港池開挖及附屬配套工程等正在推進。”據有關部門介紹,目前這四個港區只是小清河復航初期的建設內容,按照規劃,小清河沿線共計布局4個港口11個作業區,共164個泊位,綜合通過能力可以達到7960萬噸。

  港口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生産性泊位26個,今年可建成投産。一期4個港區設計年吞吐量2110萬噸,完全可滿足初期運輸需要。後期相關單位將根據貨運量和市場需求適時開展二期工程建設。

  從現場情況來看,復航沿線的港口目前正在進行最後衝刺,即將達到投用條件。此外,今年春節後,小清河復航的其他工程也在加快推進,穿跨通航河道的淄東鐵路於近期完成了改造,為船舶順利穿過鐵路橋打下基礎。在全線橋梁收尾的同時,上游第一座船閘水牛韓船閘在最後的人字門調整後,進入了調試階段。

  “小清河復航濟南段的航道工程即將竣工,經過建設,原本狹窄的河道變成了具備海河聯運功能的航道。”嚴久旭説。

  溝通沿海港口連接歐亞班列

  小清河源起濟南泉群,從睦裏閘向東流經濟南、濱州、淄博、東營後,到達濰坊市,最終在壽光的羊角溝匯入渤海,全長233公里,流域面積10336平方公里,是一條防洪除澇、灌溉、航運綜合利用河道。

  隨着腹地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小清河水運需求旺盛,航運用水保障率不斷提高,沿線地市政府、企業及社會有識之士對小清河復航的呼聲越來越高……恢復小清河的航運功能,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

  業內人士認為,加快長江等河水運發展,不僅有利於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調整優化沿河産業布局,而且有利於促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流域經濟協調發展,對進一步發揮河水運比較優勢,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極大推動作用。

  當前,濟南市內河水運基礎設施薄弱,交通、土地、環境等壓力巨大,嚴重制約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內河水運具有運能大、佔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等優勢,加快內河水運發展也可以構建綜合運輸體系。

  小清河復航後,將為全國新增一條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黃金水道”。濟南港作為小清河航道的起點港,將成為地區綜合運輸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建成後,可通過小清河溝通山東沿海港口,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向西可通過疏港鐵路連接歐亞班列,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一帶一路”陸海聯動樞紐,打通東西雙向開放新通道。

【糾錯】 【責任編輯:張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