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4 12/2811:00:21 來源: 新華網

四川涼山:“金融活水”為農解困保增收

2024-12-28 11:00:21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分享到:

想起今年自家種的玉米,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鐵柳鎮紅花村種糧大戶祿興萍既覺得心痛,又感到欣慰。心痛是因為玉米出現減産;欣慰是因為雖然玉米收成少了,但基本收入卻保住了。

由於今夏乾旱少雨,祿興萍家種的40多畝玉米比往年少收近7200公斤。他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撥打了保險公司的電話。“我今年第一次參保。沒想到,保險公司接到電話後,很快就派人來處理了。”祿興萍説。

承保單位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會東支公司的理賠人員趕到後,迅速對祿興萍家的受災玉米進行查勘,並用無人機對玉米地航拍取證。

圖為理賠人員正在查看減産的玉米地。(受訪者供圖)

“經認定,該地塊存在玉米長勢不足、植株矮小、果穗短小等情況,的確出現一定減産。”會東支公司負責人劉小梅説,按照有關規定,他們以最終確定的損失數量,給予祿興萍11520元的賠償。

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涼山彝族自治州分公司總經理張浩説:“農業生産中不確定因素多、風險大,農業保險作為重要的金融工具,不僅發揮着經濟補償作用,我們還積極推動農業保險從保成本,逐步向保價格、保收入升級,為農業生産主體提供更全面的風險保障。”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月至11月,四川政策性農業保險累計為1110.1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944億元,支付賠款34.89億元。

12月12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理賠人員正在“川農保”App上為被保人下單。新華社記者張超群 攝

如果説農業保險為農業生産的“一尾”兜底,讓農民安心,那麼農業信貸擔保就是在農業生産的“一頭”做文章,給農戶加大金融資本投入,解決資金不足之憂。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寶墩鎮玉龍村村民張巍與同村其他二人合作,開始稻蝦共養,但他很快發現投入超出預期,資金捉襟見肘。

“將300多畝耕地改造為稻蝦共養田,投了60多萬元,再加上蝦苗以及另外900多畝水稻田的流轉費等花費,總共需要300多萬元。”張巍説,當他為此焦急時,農業信貸擔保讓他及時拿到200余萬元的銀行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四川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鄭璞説,農業信貸擔保就是要解決農業領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鄭璞介紹,截至目前,四川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累計辦理擔保貸款近800億元,累計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19萬戶(次),較好地發揮了政策性擔保的杠桿效應,實現財政與金融互動“支農”的預期目標。

12月2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寶墩鎮玉龍村,村民張巍(右)與四川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起查看正在建設的稻蝦共養田。新華社記者高健鈞 攝

“我今年想繼續擴大稻蝦共養田規模,經過申請,又拿到新一輪為期三年的200萬元貸款授信。此外,我還買了相關保險,心裏更加有底了。”張巍對記者説。

據記者了解,為促進金融工具降本增效,四川還推動農業保險機構科技賦能,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進無人機、遙感、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應用。同時,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業務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升風險管理水平。(記者高健鈞)

【責任編輯: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