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文化底蘊深厚、氣候宜人,尤其是冬天陽光充足、非常溫暖,空氣質量也很好。”12月11日,在涼山州會理市工作了3年多的雲南人鄭陶説,“我向家人、朋友推介會理,今年已經有5批朋友來會理旅游了。我打算在會理買房,冬天接家人來這邊住。”
“涼山一點都不涼,特別溫暖。”近日,2024第二屆大涼山西昌民族電影周星光之夜在西昌建昌古城舉行,中國男演員陳龍在獲得優秀電影人推薦後説。
絢麗多彩的生態資源和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在涼山交相輝映。涼山州全面推進文旅強州戰略,通過塑造品牌形象、舉辦特色活動等系列舉措,不斷提升旅游吸引力。陽光下的涼山,涌現出不少新場景、新業態,游客有了更多玩法。
舉辦系列活動,做實康養旅游
涼山每年有2400小時的日照,遠高於同緯度地區,是避暑禦寒、旅居康養的好去處。
12月12日,在西昌西站,不少人乘公交車前往邛海附近的民宿,開始康養之旅。“打開窗戶就是陽光和藍天,上午在邛海邊逛一逛,看看湖光山色,中午熱就午休,下午到建昌古城看看。每年冬天,我和老伴兒都要來這裡過冬。”來自重慶的陳蕓早早做好了攻略。
“今年10月我們就推出冬季陽光康旅文化節,向全國各地‘候鳥老人’發出邀請。”邛海國際康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永梅告訴記者,北京、寧夏、成都等地都有老人來這裡過冬旅居,每年的床位預訂率都保持在70%以上。
在今年11月舉行的“冬季暖陽·涼山不涼”文旅季發布會上,涼山推出5條精品旅游線路,其中主打的就是“冬季暖陽·涼山不涼”陽光康養之旅。
做客涼山,共享陽光,涼山以活動為載體,誠邀游客“跟着彝家去旅行”“跟着賽事去旅行”“跟着電影去旅行”“跟着戲劇去旅行”“跟着音樂去旅行”。
暖陽下,“光影”輝映成趣。第二屆大涼山西昌民族電影周舉辦8項活動,廣邀全國才俊挖掘涼山風土人情,激發創作靈感。
行走中,音樂相隨左右。即將舉行的中國(四川)第二屆民族音樂周,將通過多維度、多視角、多場次的演出,帶觀眾體驗民族音樂的創新與融合之美。
旅行中,光有陽光明顯不夠。涼山正深化文旅資源開發,全力推動瀘沽湖開發等重大項目實施,加快推進螺髻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步伐,放大全州資源優勢。“做到一年四季皆美景、全域全時皆可游,加快建成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涼山州委主要負責人&&。
暖陽下的新玩法不止於此。在普格,螺髻山溫泉瀑布景區融自然美景、人文景致於一體,具有溫泉洗浴、陽光康養、森林探險等多種功能;在昭覺,谷克德滑雪場是攀西地區唯一高原滑雪場,滑雪之餘還可領略高原濕地的絕美風景。
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迎接八方來客
近年來,涼山文旅市場不斷“破圈”,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層出不窮。
12月12日,在西昌大石板古村的乖乖攝影工作室,負責人王俊忙着整理一些冬款彝族服飾搭配,準備更新一些風格。
去年11月,王俊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大石板古村,用自己的技術特長和經營經驗開了這家小店。
“很多游客都會體驗一下這邊的彝族服飾寫真。”他説,自己接待過最遠的游客是來自俄羅斯的小姐姐。一位在俄羅斯留學的彝族姑娘帶她回涼山老家,體驗了一次民族文化之旅。
在大石板古村,隨處可見體驗彝裝旅拍的游客。民族風情與現代國潮完美融合,不僅展現出大石板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古村常常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通過融合攝影、音樂、非遺、美食及鄉村競演等多種元素,使游客與當地群眾互動,獲得更真實、更豐富、更深刻的文旅體驗。
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讓人垂涎欲滴的彝家美食……涼山全力提振文旅市場,持續激活文旅消費,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旅游體驗,迎接八方來客。
11月22日,在熱鬧的鹽源縣瀘沽湖走婚橋畔,摩梭兒女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着非遺摩梭服飾,在活動現場跳起甲搓舞,不少游客駐足觀賞並加入其中。
“味道不錯,再來一串!”12月8日的西昌小漁村燒烤廣場,不少游客正品嘗新鮮出爐的燒烤。“不吃一頓燒烤,就不算到過西昌。”商家一邊忙碌一邊為游客推介。
目前,涼山正大力推進“文旅+”“+文旅”融合發展,因地因時制宜發展紅色文旅、康養文旅、航天文旅等業態,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線路和特色文旅商品,持續放大文旅産業“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記者 何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