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名單。四川共4個單位入選該名單,瀘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以下簡稱“瀘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在列。
近年來,瀘州市完善保護體系,推動非遺保護水平系統性提升。瀘州建立“四級”非遺名錄體系,現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項,省級以上74項,市級以上205項;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名。同時,瀘州市探索開展立法保護,制定並施行《瀘州市白酒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和發展條例》,創建白酒歷史文化項目保護名錄,開展白酒歷史文化遺産項目普查。
瀘州市對接央視《非遺裏的中國》第一季(四川篇)來瀘實景拍攝,讓瀘州非遺向全球傳播;今年國慶期間,“瀘州非遺展演周”活動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舉辦。此外,瀘州還依託“雨壇彩龍”“瀘州河”川劇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設立非遺體驗基地。“雨壇彩龍”舞龍作品《龍騰盛世》兩次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川劇《戰友情》《蝶別》為瀘州摘得兩朵“小梅花”,現代川劇《赤水河畔》獲瀘州首個劇目類巴蜀文藝獎。
川劇《赤水河畔》劇照。(瀘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供圖)
瀘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與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合作,開展非遺項目應用研究、共建傳統工藝工作站等,開辦“流動+固定非遺集市”。瀘州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入選首批全國非遺和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非遺旅游景區項目1個,建成首批省級非遺項目體驗基地14個,推出非遺體驗旅游線路3條;&&《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轉化利用八條措施》。在瀘州舉辦的四川省第四屆非遺購物節主會場活動,線上和線下銷售總額超過1000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