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日,端午節。閬中古城舉行嘉陵江龍舟賽,來自全省各地的二十隻龍舟劈波斬浪、奮楫爭先,吸引上萬人觀看。王玉貴 攝(C視覺)
6月10日,在響徹嘉陵江兩岸的擂鼓聲中,2024年四川省“百舟競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活動在廣安市武勝縣舉行,成為今年端午節假期四川文化活動的重頭戲。
江上穿梭破浪的龍舟,既展現民俗文化的活力,也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端午節假期,縱觀四川多地的“龍舟熱”,創新熱潮進一步延伸到岸上的商圈、景區等處——在端午民俗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增加許多新“接口”,與夜經濟、數字技術、體驗式經濟等兼容,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打出特色牌
多種有利條件疊加,龍舟活動勢頭猛熱情足
文化和旅游廳統計,端午節假期,省內各地圍繞“粽香巴蜀 百舟競渡”主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700余場次,最受關注的是在社交媒體持續刷屏的龍舟競渡。
今年的“龍舟熱”相比往年有更多有利條件。“端午節假期第一天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是即將轉入暑期黃金旅游季的重要節點。”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機關黨委書記郭德剛説。
“會長和副會長這幾天都在現場指導龍舟賽事,今年僅協會參與舉辦的端午節假期龍舟賽事就有10余場。”四川省龍舟協會秘書長王忠艷介紹,今年地方政府對龍舟賽事的熱情頗高,前期多個市州頻繁與協會對接籌辦細節。端午節假期,四川既有競速的龍舟賽事,也有各地組織的以龍舟為主題的體驗類活動,豐富群眾假日文化生活。
“群眾對賽龍舟等民俗活動表現出濃厚興趣,是擦亮地方文旅名片和發展休閒觀光經濟的好時機。”王忠艷説。
既有對龍舟的熱情,也有差異化經營思維。端午節假期前,四川多地已有龍舟賽事活動開展,2024年“川渝陜”龍舟邀請賽暨“劃遍四川”通川站賽事、 2024年第二屆黃龍溪端午龍舟大賽等活動率先和觀眾見面。從龍舟賽事及相關活動的類型來看,既有2024年中國龍舟公開賽(四川·德陽站)這一老牌國家級賽事的落戶,也有成都東部新區2024首屆成渝龍舟大獎賽這一本土原創賽事活動,此外,延續多屆的閬中古城嘉陵江龍舟賽、新津龍舟賽等傳統品牌賽事活動也沒有缺席。
“整體來看,省內各地依託自身特色,先後舉辦龍舟賽事活動,沒有完全扎堆端午節假期,有前期的小高峰和端午節期間的大高峰,打出的也都是各地的特色牌,讓‘龍舟熱’的持續周期更長。”王忠艷説。
新發力方向
多種消費場景疊加,“龍舟經濟”蔓延至岸上
龍舟泛起的浪花不僅劃破水面,也在岸上激起文體旅融合發展的迴響。龍舟賽事一般在白天舉辦,而從龍舟延伸出的特色活動,“拉滿”節日氛圍感,疊加多種消費場景,成為多地助推夜經濟的新發力方向。
在成都,“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宣傳活動首次開設水上與水岸雙重演繹舞&,邀請游客在星河點點的錦江岸邊接龍賦詩。在內江,2024內江第十二屆大千龍舟經貿文化博覽會暨內江市第六屆運動會首次在晚上舉辦開幕式。在南充閬中古城,端午節當晚舉行“祥龍巡江”活動,100米長的定制龍舟順流而下,如祥龍在嘉陵江巡游,吸引大量游客駐足觀看。
“今年的活動與往屆有很大不同。”內江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內江安排了夜啤酒大廣場、“甜味+”食品展銷、“甜蜜甜城”系列主題文藝演出等活動,希望豐富市民和游客的夜生活,進一步激活夜經濟,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中國技術經濟學會體育經濟與價值管理分會副秘書長付群看來,強調休閒性、觀賞性的運動本身具有吸引人流的特點,關鍵要在“門票經濟”之外打造好“流量經濟”入口,用體旅融合、體商融合等新場景吸引消費者。
龍舟正是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流量入口。一方面,多地&&促消費政策增強引流能力,成都、綿陽、達州等地在端午節假期發放文旅消費券,並配套景區降價、免門票等優惠措施。另一方面,以端午民俗為核心的新形態文旅體驗項目接連涌現,增強消費場景的黏性。
武勝縣在舉行“百舟競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活動的基礎上,配套開展無人機燈光秀、民俗集市、草地露營音樂會等系列活動,吸引游客駐留。當地測算,展演活動預計可以吸引游客及群眾近30萬人次,帶動文旅消費1100余萬元。
成都市新津區對龍舟賽事期間的“岸上功夫”頗為用心。“我們在新津南河兩岸配套開展五津燈謎會、非遺集市、街頭音樂會、美食集市等特色民俗活動,旨在打造集游、食、展、賽、演等多元特色於一體的龍舟盛宴。”成都市新津區副區長王波介紹。
以龍舟為“圓心”,促進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探索向外破圈,讓“龍舟經濟”不斷完善。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在端午節期間,全省各地組織包括龍舟活動在內的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節會搭&、文旅唱戲的形式,激發文化、體育和旅游消費潛力,助力挖掘文旅經濟發展新的增量空間。(記者 鄭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