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內橫跨絳溪河的三座景觀橋——月亮橋、竹編橋、魚鳧橋,整體造型均已初步呈現。這三座“世園橋”有何亮點?成都世園會橋梁設計師、成都設計諮詢集團下屬成都市市政院設計三院橋梁負責人杜攀逐一進行了介紹。
月亮橋效果圖。成都設計諮詢集團供圖
月亮橋——新月出水共嬋娟
“橋如其名,月亮橋以‘新月出水’為主題,設計出‘月牙’造型。”杜攀介紹,通過捕捉明月出岫的動人瞬間,營造出“涼月如眉挂柳灣,蜀中山色鏡中看”的清幽意境。同時,利用“月牙”內部結構及橋上空間,月亮橋還可通過設置數控水簾,結合水幕投影,實現打造多元化的應用場景。
“當游客駐足欣賞月圓月缺交融變換的情景時,我們希望能引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共鳴。”杜攀&&。
竹編橋——絳溪河上竹葉浮
竹編橋效果圖。成都設計諮詢集團供圖
沿着絳溪河行至摩訶湖西北側,竹編橋便出現在眼前。
“我們將整個步行橋打造成了絳溪河上的一個大型竹編藝術品,凸顯成都特色的竹文化。”杜攀介紹,竹編橋的橋身並非較為常見的直線型,而是將竹編輕盈的形態和竹篾靈動的線條融入步行橋的形態設計中,從而將橋身變成靈動的曲線形態,勾勒出修長且富有張力的身形,同時兼具力量與柔美。
現場可以看到,以竹篾和竹編為設計元素的橋上裝飾,如飄帶般連接橋的兩端,並在橋中心形成一個拱形遮陽棚。
魚鳧橋——魚鳧掠水游無痕
成都世園會主會場設在成都東部新區,魚鳧橋位於主會場園區西北角區域,橋梁結構為造型優美的斜拉橋,簡練的V型墩柱與絳溪河和諧相融。
據介紹,魚鳧橋以古蜀魚鳧文化為設計靈感,橋梁形態由魚鳧抽象演變而成,體態優美、色彩簡潔。
魚鳧橋現場圖。成都設計諮詢集團供圖
杜攀&&,以橋為載體,魚鳧不再是遺落民間的神秘符號,而是生動的歷史記憶,具有鮮活的生命和多維的內涵。
據了解,根據成都世園會交通規劃,主會場設置了“雙環並置、快慢分離”的交通體系,即包含外環觀光車行道與內環慢行專用道,其中月亮橋和魚鳧橋是觀光車行橋,竹編橋則為步行橋,是整個主會場園區環線貫通和慢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三座景觀橋主體結構及大部分外部裝飾已實施完成,橋梁造型已初步呈現。”杜攀介紹,接下來,將進行外表面涂裝、燈帶安裝調試、橋側邊坡綠化等收尾工作,預計在2024年3月初呈現完整的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