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3 07/1909:18:59 來源: 四川日報

國家級制種大縣曬出“經驗包”

2023-07-19 09:18:59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分享到:

  近日,四川省制種基地提升行動暨種業園區建設管理培訓會在西昌市舉辦。
  四川是全國四大育制種基地之一。近年來,由於制種成本高、風險高等原因,不少制種大戶放棄種植,全省制種面積逐年下滑。
  今年4月,農業農村廳印發《四川省制種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制種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通過三年建設,全國四大育制種基地優勢地位得到鞏固提升。
  如何降成本、降風險,讓農民願制種?培訓會上,多個國家級制種大縣打開了各自的“經驗包”。

  降成本 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升機械化水平
  相較於種植普通水稻和玉米,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制種成本較高。培訓會上,一個數據引起了參會者熱議——在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梓潼縣,制種基地的畝均成本比傳統人工種植節約600元。
  低成本源於高效率。2022年,梓潼縣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到3.27萬畝。“我們算了一筆賬,通過開展制種全程機械化技術,制種基地的畝均成本比傳統人工種植下降600元。”梓潼縣委副書記李宇介紹。
  目前,梓潼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已有5500畝實現育秧、插秧、授粉、收割、烘乾全程機械化技術示範,輻射帶動周邊1萬多畝的機械化率達到80%。
  提高機械化水平的關鍵,在於宜機化的基礎建設。
  西昌發展玉米制種已有多年,是我國南方最早的熱帶血緣硬粒型玉米制種基地。2022年,西昌市入選國家級制種(玉米)大縣。
  “這些年,我們通過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級制種大縣獎勵等各類資金,基地高標準農田覆蓋率達到80%以上。”西昌市委常委楊開金介紹。
  全省目標也已明確。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徐斌透露,到2025年,全省要建設6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穩産高産、生態友好的高標準制種田,制種基地種子生産、烘乾、加工等全産業鏈設施設備配備齊全。

  降風險 商業性補充保險提升抗風險能力
  “制種風險高,很多大戶不願幹。”培訓會上,風險問題受到參會者格外關注。
  “受天氣因素影響,近年來,制種減産風險不斷上升,加上投入成本高,風險更高。”徐斌説。
  制種保險,是降低風險的關鍵一招。“但從目前來看,制種保險額度普遍偏低。”徐斌介紹,從全省來看,目前水稻制種保額2000元/畝、玉米制種保額1600元/畝,而雜交水稻的制種直接成本約為2500元/畝,雜交玉米約為2000元/畝,成本超過制種保額。
  邛崍市副市長楊永勝分享了經驗,為激發制種主體積極性,邛崍市在原政策性保險——水稻制種保額2000元/畝的基礎上,創新開發出商業性補充保險,將保額從2000元/畝提高至2800元/畝。補充保險費率6%,保費48元/畝,補充保險保費由地方財政全額保障。
  商業性補充保險成效明顯。目前,邛崍市制種保險參保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全市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面積穩定在8萬畝以上。

  保質量 應用信息技術形成可追溯的“位置圖”
  除了成本和風險,制種質量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為保證制種質量,制種基地需要通過隔離等嚴格的管理方式,防止和其他農業種植區域“雜交”,影響種子質量。
  “當前的重點是應用信息技術對制種基地進行現代化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徐斌説,各地要將種子生産基地和制種區域上圖入庫,並根據制種基地和制種區域變化情況每年更新數據,形成可追溯的“位置圖”。
  一些制種大縣已有成果。“我們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全面統計制種區域位置、作物種類、面積、主體、産量、基礎設施配套等信息,完善區本級的制種數據庫,形成了一張區級位置圖。下一步,將和省級數據庫有效銜接。”德陽市羅江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鄭文斌説。
  在邛崍市,當地通過和省農科院遙感所開展種子生産基地及制種區域上圖入庫,截至目前已完成8萬餘畝制種基地上圖入庫。(記者 闞瑩瑩)

【責任編輯: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