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3 06/1916:29:13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

瞭望丨最大增量背後的“關鍵變量”

2023-06-19 16:29:13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
字體:
分享到:

  ◇成都在便利的生活、舒適的居住、可接受的成本和未來的發展機會之間,努力為超68萬新落戶青年人才尋找最優解

  ◇“公司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最難的便是解決從單一産線的人才需求,到需要適應多個産線的人才需求的問題,除了公司管理培訓體系的完善外,離不開成都越來越健全的人才政策的支持,讓我們的團隊非常穩定。”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丁 任硌 李力可

  位於成都市天府新區的全租賃小區天府青年國際社區(桐堂 · 萬安店),年輕人諮詢租住相關情況(2023年5月19日攝) 成都天府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連續4年榮獲“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獎,蟬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排名“大學生和青年求職者吸引力城市”榜首……近年來,成都新落戶青年人才超68萬人,也讓這座中國西部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超大城市印上了多個與“引才”相關的新名片。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裏的幸福成都”以豐富的人才政策,形成磁場,聚合人才,推動城市創新發展。

  創新迭代人才政策

  抓住高質量發展“關鍵變量”

  “鳳凰非梧桐不棲”,城市競爭愈發激烈,招才引智“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座城市吸引人才,要發揮獨特的優勢,拿出“看家本領”。

  近年來,成都主動融入國家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布局,加快建設全國創新人才高地。在招財引智中,成都使出的“關鍵一招”便是以豐富多元的人才政策和品牌化人才服務,為人才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和機遇。

  創新人才戰略,通過政策牽引,構築人才事業&&。從2017年率先推出“先落戶後就業”的“人才新政”1.0版,到圍繞科技創新的“人才新政”2.0版,如今成都“人才新政”已經迭代到了3.0版本,提出“支持用人主體評價人才”等20條創新措施,填補博士後、産業教授等方面支持政策空白。

  塑造“蓉漂”品牌,樹起人才新風向標。4月28日,成都舉行以“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為主題的2023“蓉漂人才日”高峰薈活動。活動中,天府實驗室“張榜”發布406個崗位招攬全球英才,發布崗位需求人數達3092人的成都市博士後機會清單。

  成都“雙一流”高校數量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2位,獲批國家職業教育高地建設試點城市,高校在校大學生突破100萬人,為高校畢業生群體創造創業就業機會,成都持續打造“蓉漂”人才品牌,牽引提升人才服務能級,持續提升創新創造策源力和城市人才聚合力。

  截至目前,成都“蓉漂人才薈”已經赴海內外重點城市舉辦了近900場次招才引智活動,簽約近20萬人。成都市委組織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成都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以及社會工作人才總量已達622.32萬人,其中國家省市重大人才計劃入選者5417人。

  打造幸福宜居高地

  創造美好生活“疊加效應”

  連續十四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提起成都,總能聽到“快工作,慢生活”“下午喝蓋碗茶”“下班吃個火鍋”等與安逸生活相關的形容,也有“天府綠道騎行”等新潮的生活標籤。高品質宜居生活一直是成都吸引人才的最大優勢之一。

  晚上6點,29歲的吳東按時打卡下班,僅用6分鐘時間,他便可以回到租住的天府青年國際社區(桐堂·萬安店)。如此短的通勤距離,給這個年輕人的業餘生活帶來了更多可能。

  作為一名從事芯片研發工作的技術人員,2019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控制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後,他便選擇來到成都工作。“成都是一座非常開放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滿機會的城市,對半導體産業更有重點的布局。”吳東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促使吳東選擇成都的原因,還有這裡煙火氣十足的生活,首先體現在居住環境上。

  作為天府青年國際社區(桐堂·萬安店)的首批住戶,入住僅一週多,他便被全租賃青年社區的氛圍所感染。這個總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社區由多棟外觀時尚的住宅和商業樓宇圍合而成,不僅提供了840套獨立公寓,公寓樓下還配備了獨立圖書館、廚房、籃球場、健身房、辦公區等公共空間,走出小區不遠還有2家大型商場和3條地鐵線。

  “據統計,成都的平均租房時長約7年。對於新到成都的年輕人來説,能租到一套物美價廉的房子,會讓他們在步入社會的初期對這座城市産生深厚的感情。”成都天投集團天府青年國際社區(桐堂·萬安店)店長唐彪説:“在我們社區,年輕人以最低不到2000元的價格就能租到房,還能使用各種公共空間,參加我們組織的各類社交活動。”

  唐彪告訴記者,項目推出不到兩周,便已有川藏鐵路中心、中鐵一局、北航等數十家部門、企業、學校,以及上百位個人客戶前來走訪。“多家前來走訪的附近大型企業,提出希望整層租用給青年員工當宿舍。”

  “下一步,我們還將推出更多高品質的大型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為招引落戶的企業解決員工住房和職住平衡問題。”唐彪説。

  和吳東做出同樣選擇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成都在便利的生活、舒適的居住、可接受的成本和未來的發展機會之間,努力為超68萬新落戶青年人才尋找最優解。

  截至目前,成都已建設青年人才驛站26個,累計接待青年大學生入住超8萬人次;累計籌建人才公寓9.9萬套、供應4.8萬套。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房源12.7萬餘套(間);解決3萬餘名新市民和新青年的住房難題。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創造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舒適安逸的城市形象背後,成都不斷釋放的創新活力和蓬勃向上的發展動力,是吸引天下人才來蓉安居樂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發展最關鍵的問題是人才的問題,而最核心的創新人才是産業人才。”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朱建談到,成都聚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主導産業發展需求招才引才,推進&&育才,引育科技創新人才。

  在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一支由全球領軍人才和博士、碩士組成的2000多人的科研隊伍,成了企業近年來高質量發展的基石。1994年出生、畢業於四川大學藥學專業的曾立軍如今已經是一條新生産管理線的負責人。“進入公司後,我深入生産研發一線學習,從研發到生産各個環節都有年輕人的舞&,讓我們在大學習得的專業理論知識有充足的用武之地。”曾立軍告訴記者,公司為青年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機會,青年人才在公司快速成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依託産業聚集人才,圍繞産業服務人才,為了解決好“企業最想要什麼,企業最想幹什麼”的問題,成都通過統籌全市資源來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和人才引進。

  2016年,在美國硅谷發展的潘思銘受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邀請回國來到成都考察。在看到成都擁有豐富的高校人才資源和快速發展的電子信息産業後,他便在四川天府新區開始圍繞無線充電技術創業。“創業開始,我們就體會到了成都對創新團隊的關懷,天府新區也為我們提供了實驗室和辦公場地,還解決了人才安家、落戶、讀書等問題。”成都市易衝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琦説。

  湯琦告訴記者,從無線充電的解決方案,到轉型為無線充電芯片研發設計公司,到如今涉足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電源管理芯片的多品類模擬IC設計公司,公司規模從20人增長到近400人,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公司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最難的便是解決從單一産線的人才需求,到需要適應多個産線的人才需求的問題。除了公司管理培訓體系的完善外,也離不開成都越來越健全的人才政策的支持,讓我們的團隊非常穩定。”

  “作為新市民,房子和孩子的教育本來是個棘手難題,但在人才政策的支持下,如今我在公司附近以低廉的價格租到了人才公寓,孩子也進入了附近的科學城幼兒園,為事業發展解決了後顧之憂。”成都市易衝半導體有限公司測試開發經理張春海説。

  如今的成都,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累計達1.15萬家、8645家、202家,産業鏈鏈主企業牽頭新建産學研聯合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1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累計達17家。

  成都市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面向下一個5年,成都繼續錨定人才對創新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實現倍增,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全力營造尊才愛才惜才的濃厚氛圍,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瞭望》2023年第25期 )

【責任編輯:徐夢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