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如何保持和世界更好的溝通?中國新生代作家如何走出去?
3月15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中青年作家國際傳播高研班在成都開班。

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邀請了出版機構代表、國際傳播專家、漢學家等,和國內的中青年作家們交流文學走出去的經驗。
據悉,此次高研班的作家包括擁有眾多海外譯本的阿乙、徐則臣等,也邀請到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姚建彬、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教授薛慶國、上海師範大學二級教授朱振武、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寇淑婷等學者。此外,還有知名漢學家、翻譯家李莎、吳漠汀、夏海明等。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在開班儀式上提到,中青年作家是文學事業的未來,是當代文學從高原邁向高峰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重要生力軍。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際複雜形勢,大家要堅定文化自信,站穩文化立場,心懷“國之大者”,做好新時代的見證者和建設者,積極回應、抒寫新時代新征程上的巨大變化,通過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與此同時,要更好地增強海外傳播意識,建構起更加國際化的視野、格局,多花心思,下大力氣,充分了解海外譯介、傳播和版權代理的相關情況、基本規律,密切同海外漢學家的交流,主動參與文學交流活動,在國際舞&上發出中國的聲音、文學的聲音。
胡邦勝也提到,中國作家協會作為廣大作家的“娘家人”,也將在以往所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開拓思路、創新舉措,主動打開大門,聽取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建議,切實、有力地推動中國文學真正“走出去”。

多語種形式在國外出版和翻譯文學作品,會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選擇你?為什麼選擇這部作品?
西班牙漢學家夏海明曾將劉慈欣、寶樹等中國科幻作家的作品翻譯成西班牙文並出版,目前正在翻譯中國作家陳彥的《主角》。
談到為何選擇劉慈欣等人的科幻作品進行翻譯,夏海明説,他本身就是一個科幻迷,非常喜歡劉慈欣小説中的想象力。他也提到,科幻小説其實不分國界,都是描寫人類的未來、命運和科學發展,對於全人類來説都能引起共鳴。夏海明也知道成都即將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我特別期待!”
意大利漢學家李莎曾將莫言、劉震雲、金庸的多部作品翻譯成意大利文出版。在她看來,中國和意大利相隔很遠,但文學是幫助大家溝通的一個重要方法。一個外國作家為什麼吸引你,基本上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他跟你相似,二是因為他離你較遠。
李莎看到莫言的作品時就曾覺得,他特別像我認識的一個人,他怎麼能往那個方向走?然後就被好奇心所吸引了,“因為它又是陌生,又是親切,最重要就是這個”。(記者 邱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