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2 04/21 12:27:37來源: 成都日報

公園城市 有美景更有場景

2022-04-21 12:27:37    來源: 成都日報
字體:
分享到:

經開區(龍泉驛區)大氣智能大數據監管中心的智能大氣監管係統 圖據四川國藍中天環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聯合生物加工工藝(CBP)生産線 圖據四川利興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安拾光“水生態+新夜景+公園城市”新消費融合示范場景夜景 圖據成都溫江區興蓉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

  春天的興隆湖,水鳥翩飛,魚翔淺底,山湖遙望。市民在湖畔綠道散步、鍛煉、拍照,帶著老人孩子出遊的家庭絡繹不絕。湖水清澈見底,湖底水草搖曳,走進湖畔書店,室內地面平齊湖底,一米深的水下玻璃幕墻打破人與湖的界限,讓人倣佛置身水草遊魚之間,獲得新奇的閱讀體驗。

  這,是公園城市裏的美景之一。青山映城,草長鶯飛,公園城市美不勝收。成都從公園城市“首提地”向“示范區”的奮進,伴隨著從“場景營造”到“場景營城”的蝶變。

  宜居生態的公園城市帶給人們更高品質的生活。成都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以場景營城助推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構建宜居生態城市場景體係,包括建設綠色低碳能源場景、綠色空間場景、公園綠道場景和碳中和場景。

  係統回答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和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的“兩新”時代課題,日前出臺的《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指出,成都要實現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范區。對此,成都已經扛起先行先試、探索新路的責任擔當。有美景,更有場景,這樣的公園城市不僅有“形”,更有“魂”。

  場景 1

  休閒 娛樂 茶藝 餐飲 綠道裏有了新玩法

  仲春時節,綠植吐翠,春風含香。溫江區江平路,江安河北岸,碧水歡暢的潺潺聲伴著帶娃、遛彎的談笑聲,遊人的笛聲、舞蹈的樂曲,合奏出公園城市的幸福生活樂章。夜幕降臨,這裏換上時尚晚裝,絢爛的燈光將綠道變成“時光隧道”“海洋公園”,在人、景、光的互動中,餐飲、休閒等河景夜經濟描繪出生態價值轉化的新路徑。

  2017年,溫江區啟動江安河光華段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起初項目設計僅為政府投資的純公益性水利項目,包含堤防工程和閘壩工程。在公園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當地開創性提出“藍網+綠道+商業”的建設模式,在人居聚集度高的五鳳段統籌實施江安河水環境綜合治理、綠道打造、商業街區建設,打造江安拾光“水生態+新夜景+公園城市”新消費融合示范場景,促進生態價值轉化。

  場景鋪展在五福橋與鳳凰北路大橋之間。實施係列工程措施,疏浚河道,築牢堤壩,修復水生態環境,改善水質;把治河與築景緊密結合,植入陽光草坪、音樂噴泉、書香閱讀角、川派盆景園、時光隧道等係列景觀小品,實現綠道的創意表達;將濱河景觀綠道與休閒商業融合,布局兒童娛樂、親子培訓、休閒咖啡、茶藝、網紅特色餐飲、主題餐酒吧等業態,打造文化、食悅、閒趣、智能等4大主題消費場景。場景的成功打造讓其在2021年5月一經投用就成為“網紅打卡地”。

  “可以在親水準臺和花木綠道感受‘慢生活’的愜意,也可以在神秘和浪漫的燈光氛圍中體驗特色商業街的時尚與潮流。”市民們的讚譽是因為他們在公園城市的快、慢節奏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和幸福質感”。

  “場景的創新在于,推動‘公園+新消費’有機融合,實現綠地生態資源、景觀資源、公共資源等錯峰利用,並引入燈光布景賦能夜間經濟,實現項目自平衡,提升溫江消費品質。”成都溫江區興蓉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果説,該場景的打造破解了生態環境公益性項目造血功能瓶頸問題,推動生態工程建設運營,實現生態投入的可持續和生態價值的可轉化。

  場景 2

  餐廚垃圾“無廢處置” 後端産值可達到傳統技術的三倍

  生産線上,工人們有序忙碌著。食堂飯店、酒店餐館……餐飲單位的餐廚垃圾運送至此,只需要傳統技術十分之一的時間即可制備成燃料乙醇、工業毛油、酒糟酵母粉、垃圾衍生燃料等四種産品。這一幕每天都在四川利興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成都市綠色迴圈科技産業園上演。

  “作為成都市餐廚垃圾集中處置的重要規劃點位,這個産業園在2020年9月投産運作之後,至今已累計處理了2.3萬余噸餐廚垃圾。在主管部門的監督下,新都區范圍的食堂飯堂、酒店餐館等餐飲單位的餐廚垃圾運送到這裏統一進行處置。”四川利興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則璇説。

  與傳統技術相比,該項目的優勢在哪裏?“目前餐廚垃圾處理的傳統技術主要是厭氧制沼、好氧堆肥等技術,這些技術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其技術工藝後端産值低、二次污染大,而我們的‘聯合生物加工技術’利用核心技術‘噬污酵母’對餐廚垃圾成分進行轉化,其後端産值是傳統技術的三倍,佔地面積僅為傳統技術的三分之一,處理時間更僅僅是傳統技術的十分之一,沒有二次污染,真正達到了‘無廢處置’。”他介紹説。

  林則璇介紹,聯合生物加工技術由專項技術團隊研發,致力于打造綠色迴圈新場景。這一技術把資源化做到了極致,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減量化效果。“乙醇主要用于制作消殺用品;工業毛油主要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料,油脂企業將其進行深加工,成品生物柴油出口歐洲;酒糟酵母粉則是飼料的蛋白來源,用于飼喂家禽、魚類;垃圾衍生燃料可用于鍋爐焚燒及助燃劑使用。目前相關産品銷售穩定,銷售價格也逐步上漲。”

  他進一步介紹,在這些産品之外,生産産生的廢水可以通過污水處理模組處理後進行達標排放,廢氣通過臭氣處理模組凈化達標後排放;廢渣主要是混雜在餐廚垃圾中的生活垃圾,如玻璃、金屬、陶瓷等重渣,其佔比不超過1%,重渣經過篩分回歸生活垃圾體係進行處理。面對聯合生物加工技術的廣闊應用場景,林則璇表示,“目前投産的生産線日處理餐廚垃圾50噸,預計今年10月另一條50噸的生産線也將投産,同時二期項目也將啟動建設。”

  場景 3

  空氣品質可測算 污染防治更“智慧”

  “疑似污染源,成環路附近渣土傾倒;地址是龍泉驛區同安街道江家老房子……”3月15日,經開區(龍泉驛區)大氣智能大數據監管中心,智能大氣監管係統將空氣品質預警資訊推送到監管中心工作人員孫文川的手機APP。

  孫文川安排調研人員赴現場核查發現,大量渣土車進行渣土傾倒作業,未經衝洗就出場,帶泥上路、揚塵紛飛。核查人員立馬通過手機APP將核查情況反饋至智能大氣監管係統,經係統推送到龍泉驛環保部門督促整改,再由其將整改措施和效果上傳至係統。

  從大氣環境監測、預警、溯源到整改的完整閉環,正是經開區(龍泉驛區)大氣環境智能監管場景的生動應用。2019年,四川國藍中天環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的Alpha MAPS智能化大氣監測管治係統,整合空氣品質實測數據、城市多源大數據、宏觀尺度監測數據,測算出城市全域空氣品質,實現實時監測、污染溯源、層級推送,推動傳統大氣監測管治向智能化轉變。

  “該場景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以算代測’,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四川國藍中天環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鄧宇傑説。傳統的大氣環境監測由各級環保部門鋪設的固定空氣監測站實現,由于布點位置、輻射范圍的局限,監測站無法實現全面域、全時段大氣環境監測。該場景面向固定空氣監測站空白區域,配備移動式空氣監測設備、大氣污染巡檢車,消除了監測盲區。同時,將龍泉驛全域分割成634個網格,並將網格內的空氣品質參數結合城市多源大數據進行分析,測算出網格全域的空氣品質,精準定位污染熱點,發出空氣品質預警,實現“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通過線上的污染熱點溯源找到疑似污染源,再線下對疑似污染源進行實地核查、推送政府部門,促進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孫文川説,係統能對整改反饋結果進行深度學習,為未來環境治理提供智能化決策支援,實現“以智代工”,這是場景的長遠目標。

【責任編輯:徐夢帆】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8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