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2 02/15 10:17:58來源: 成都日報

崇州:經濟地理重塑 催生農村新産業新模式

2022-02-15 10:17:58    來源: 成都日報
字體:
分享到:

  崇州市白頭鎮的萬畝油菜花田 記者 魏麟瀟 攝

  片區開發是什麼

  編制片區發展規劃,就是要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加快産業振興,要做強主導産業、培育新興産業,推動形成“一片區一主業一特色”新格局。

  片區開發怎麼做

  把片區規劃編制與優化現代農業園區布局相結合,在每個涉農片區規劃建設一個有區域帶動力和産品創新力的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積極探索“片區中心鎮+國有投資平臺+專業性公司+社會化合作社”開發運營模式,圍繞主導産業建圈強鏈,推動産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融通,推動片區農業産業園區化發展。

  “去年村民的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2萬元。”崇州市白頭鎮大雨村黨支部書記馮進看著“年度帳單”,臉上掩不住笑意。

  在2016年至2017年時,這裏還是成都市第二輪第三批相對貧困村,當時村民的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才14000元。因為“幸福裏”項目的落地、發展,這裏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引進專業化團隊運營,走出了一條“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專業化運營”的生態産品價值轉化新路子,在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實現了村民增收。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成都提出,編制片區發展規劃,就是要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加快産業振興,要做強主導産業、培育新興産業,推動形成“一片區一主業一特色”新格局。像“幸福裏”這樣的案例,將會越來越多。

  經濟築基

  打造鄉村産業發展的主陣地

  立春之後,細雨綿綿。

  肖娟走在崇州市白頭鎮幸福裏項目二期的觀景臺施工現場,詳細了解項目的進度等情況。作為經濟專員,肖娟除了在産業功能區管委會的職務之外,還擔任村級産業鏈黨組織第一書記和集體經濟組織的獨立理事。除了將黨委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下傳、執行之外,還要主抓集體經濟發展,參與規劃編制、項目策劃、招商運營等,推動集體經濟專業化運營。

  “我們説的‘一竿子插到底’,經濟專員就是這根‘竿子’!”崇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華斌這樣形象地比喻道。

  不遠處,雨露滋潤之下,油菜花已經冒出了星星點點的花朵。作為以片區為單元、按鎮村兩級鄉村國土空間規劃,定位為現代農業産業園的白頭片區,是該市4個鎮級片區之一。

  成都提出,把片區規劃編制與優化現代農業園區布局相結合,在每個涉農片區規劃建設一個有區域帶動力和産品創新力的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積極探索“片區中心鎮+國有投資平臺+專業性公司+社會化合作社”開發運營模式,圍繞主導産業建圈強鏈,推動産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融通,推動片區農業産業園區化發展。

  白頭片區只是整個崇州市的一個縮影。“江原縣,蜀(郡)西,渡大江,濱文井江……小亭,有好稻田”——1600多年前的《華陽國志》裏這樣描述崇州的沃野稻香。如今的崇州,正用40萬畝高標準農田,奮力擦亮“天府糧倉”的金字招牌。

  翻看一下成都市的産業規劃,明確地將崇州現代農業産業園定位為成都優質糧油基地,賦予了崇州大力發展優質糧油産業的重大使命。

  就在今年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公布第四批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認定名單,成都崇州市現代農業産業園入選,成為全國43個新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之一。

  據了解,崇州市現代農業産業園面積269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26萬畝,區位優勢明顯、資源稟賦優良。在保障“菜籃子”“米袋子”的同時,做優做強天府優質糧油品牌,吸引了38個項目,總投資14.38億元,預計年産值可達112.05億元。目前,園區已建成兩個十萬畝糧食高産穩産高效綜合示范基地,高標準農田佔比80.5%,糧食畝産472公斤,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準37%、24%。

  聚焦破解新時期“誰來種地、誰來經營、誰來服務”難題,崇州深入實踐“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農業共營制改革,園區已組建土地合作社98個,培育國家級示范社5家、省級示范社16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91.9%;採取“股權收益分紅”“保底+二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入社農戶6.9萬戶、佔比81.6%。

  隨著園區現代農業生産基礎不斷夯實,加工鏈條持續完善,作為産業發展新能級的農村電商,正在成為崇州構建現代農業産業生態圈的重要組成。目前,崇州在園區內培育電商崇州農特館4個,直播電商基地4個,網商(平臺)2321個,農産品電商銷售額達到6.9億元,佔農産品銷售總額的42%。

  産業做強

  農商文旅體産業融合發展

  這個春節,許多在蓉過年的成都人選擇了周邊遊,崇州市竹藝村成為許多遊客的“打卡點”。來自眉山的市民譚曉宇,大年初三就帶著家人來到竹藝村。看著孩子在竹藝體驗館裏跟著村民學竹編,譚曉宇也不禁童心萌動,加入體驗行列,“以前覺得這個沒得啥子嘛,哪個曉得現在竹藝已經這麼精細,成為時尚體驗了!”

  道明鎮竹藝村並不是行政村,而是崇州市道明鎮龍黃村九、十一、十三組所在區域,佔地面積123畝,包括86戶村民。道明竹編已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竹編手工藝也是過去當地匠人謀生的主要技藝。

  “竹藝村”除了網紅建築“竹裏”外,還集合了竹編博物館、來去酒館、三徑書院、遵生小院等豐富的旅遊業態。“竹藝村”將當地特色竹編文化深度融合在項目建設中,賞竹風景、玩竹工藝、食竹美食、住竹林盤、學竹文化、購竹産品。隨著同濟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院校人才和新興業態的不斷加入,竹藝村不斷擴展,影響力逐漸擴展至周邊鄉鎮。

  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産業振興,重塑鄉村經濟地理。成都提出,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催生農村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著力實現産鎮、産村、産園融合,努力探索以居促産、以産興居的産居融合發展路徑。

  無疑,崇州在這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很有意義。比如,崇州市現代農業産業園引進的天府國際慢城、凡樸生活圈等農商文旅融合發展項目,2021年,接待遊客數量近350萬人次,培育出了一批研學培訓、文創會展、主題農莊、精品民宿、特色餐飲等文旅消費新場景,讓農田成為景點,讓農業成為致富增收的領域。可體驗、可參與現代農業與文旅産業的融合正成為園區的新亮點、新特色。

  比如,在林盤經濟發展方面,崇州把林盤作為活化鄉村資源的“類單眼元”、培育特色産業的“主載體”,跨越行政意義上的鎮村,將竹藝村、幸福裏等網紅林盤融入天府竹博産業園整體規劃、一體打造,實現片區綜合開發,創新“一個精品林盤催生一個規上服務業企業”生態産品價值轉化模式,構建“集體經濟+企業+農戶”三方利益共同體,培育出鮮道·幸福裏等5個規上服務業企業,年營收實現1.1億元。

  此外,創新實踐“景區帶園區融社區”模式。在白頭片區,按照“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思路,採取“片區開發、整體策劃、一體招商”方式,把景區、園區、社區、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先後創建天府國際慢城、竹藝村2個國家AAAA級景區,觀勝鎮嚴家彎灣、廖家鎮強國社區等8個AAA級林盤景區。

  村民增收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十多頂白色帳篷半岸半湖一溜排開,帳內燈光通透,倒映湖水中;沿湖岸彎彎曲曲的石板小徑前行,兩旁鮮花簇擁,蜂蝶曼舞;極目遠眺,碧綠田野、錯落村舍鋪向遠方,田園風光盡收眼底——這就是位于崇州市白頭鎮大雨村的“幸福裏”。

  大雨村黨支部書記馮進告訴記者,這裏原本是個僅有八九戶人家的小林盤,當初的想法是依托村上的五百畝稻蝦基地,建一個稻蝦體驗館吸引遊客,以增加村民收入。後來提檔升級,把農家樂變成田園綜合體。村集體、村民和投資者三方採用“合夥人”股份合作模式,打造集鄉村文創、音樂盛宴、音樂咖吧、音浪火鍋、燈光音樂秀、樂享悅舍民宿等特色為一體的消費場景。現在,這個飽含當地村民願景的“鮮道·幸福裏”,已經成為川西林盤體驗式休閒旅遊新場景的網紅IP。

  “原來的資産都在村民手裏。大家想幹,但是又不敢幹。”馮進告訴記者,在鎮村兩級黨組織的帶領下,2019年成立蜀禹農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成功喚醒村民求變意識和集體經濟的發展意識”。發動88戶村民自籌資金106萬元,解決創業第一桶金問題;動員在成都經營餐飲30多年的當地村民高發敏“帶資金、帶技術、帶人脈”返鄉創業,解決項目經營專業人才問題;整合村集體代管的政府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大項目形成的資源資産,在清産核資的基礎上,折股量化到人,促進群眾共同增收。目前,財政投資項目形成的資産總值約為1150萬元。

  片區開發、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

  在利益分配方面,群眾分紅是大頭,就是要切實保障入股村民的利益。聯合社將收益的40%用于分紅、30%用于公益金、20%用于公積金、10%用于管理成本,目前正在進行二期項目建設,計劃今年5月之前正式投運。數據顯示,2021年大雨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2200萬元,全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3.2萬元。

  “通過改革,整合了集體資源、拓寬了發展空間,為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崇州市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正在深入探索,主要採用的是國有公司與集體經濟合作發展模式。”據華斌介紹,結合片區産業功能定位,崇州引導和支援片區內多個地域相鄰、産業相近、交通相連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組建區域性集體資産運營管理公司,將各村有限的資金、土地、閒置資産等集聚起來,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統一管理,實現抱團發展,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我們把著力點放在管理集體資産、保障和服務集體成員權益等方面,更多採取低風險、可持續的方式放活資産經營權,確保集體資産保值增值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增收。”馮進指著已經開出星星點點油菜花的田野,對記者説,這裏是萬畝油菜花大地景觀,每年來賞花的遊客絡繹不絕,給當地村民帶來不少收入,“再過半個月花開之時,漂亮得很!”

  隨著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工作的深入推進,資源整合、要素集聚、創新活力推動産業發展能級不斷增強,更多、更美好的發展畫卷,將在成都的鄉村,徐徐鋪陳。(記者 鐘文 袁弘)

【責任編輯:徐夢帆】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7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