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萬年村幹部和村民通過圍爐夜話的形式共同商議萬年村今年的發展計劃。 記者 楊樹 攝
萬年村黨總支副書記陶用湖(左)介紹,他兒子有動漫設計方面的專長,可以給村裏做品牌設計。記者 楊樹 攝
瓦屋山下,龍蒼溝裏,滎經河畔,夜色正濃。一處農家樂院壩內,一爐篝火燒得正旺。火光映紅了圍爐而坐的萬年村村民,也隱約照亮了村子依山而建的道路。
“萬年村現在是背水一戰,必須要邁出第一步,把方竹筍産業搞起來。”“我們村為何比其他的村子發展得慢些?”“把土地入股村集體,頭幾年沒分紅不得行哦。”……2月11日,正月十一,雅安市滎經縣龍蒼溝鎮萬年村組織了村史上的第一次圍爐夜話,村幹部和村民等20餘人圍坐一圈,在熱烈討論中,想辦法尋找改變現狀的突圍路徑。
“村裏特産賣不起價怎麼辦”
萬年村所在地,曾是茶馬古道上的一處商貿集散地。在當地許多幹部群眾看來,地處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的萬年村,迎來了史上最佳發展機遇。可是,目前無論是村集體經濟增長還是村民收入,和周邊村落相比都還有不小的差距,部分村民在思想上也存在畏難情緒。
“萬年村已到了發展的關鍵節點,今年也是村裏發展的關鍵一年。”萬年村駐村第一書記畢涵説,為讓村民都動起來,村上組織起村民,讓大家談想法、説辦法。
一開始大家有些拘謹,畢涵鼓勵道:“放開説,敞開説。”
返鄉創業代表朱仕祥挑起了話頭:“在我們店裏,方竹筍賣得最好,但現在村裏的産品既不規範也沒有品牌,我們自己做好後裝到袋子裏就賣了,既賣不起價,也做不大規模。”
38歲的朱仕祥是土生土長的萬年村人,以前在外務工。四川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後,從村裏穿行而過的游客越來越多。看到“流量”商機,2019年他返鄉回村,和愛人開了一家超市,超市位於村中心的主幹道上。朱仕祥説,方竹筍一年能賣數百公斤,“這些竹筍是從村民手裏收來的,烘乾後用保鮮袋包裝,上面沒有品牌也沒有標識。”
朱仕祥的話,讓徐太武感觸頗多。徐太武是從萬年村考出去的大學生,在成都創業有成。前幾年,徐太武回到龍蒼溝鎮開起高端農家樂。“用方竹筍做的菜很受歡迎,大家都説好吃,但它的名氣走不出龍蒼溝。”徐太武一直在琢磨怎麼把方竹筍打造成萬年村的一張名片。
方竹筍産業的話題,一時間引發熱烈討論。
之前,萬年村曾探索過茶葉、黃柏等産業,但效果都不理想。後來,結合當地自然條件,2017年村裏首次嘗試種植500畝方竹,從去年開始産生收益。
因為首批種植區域較為零散,萬年村又規劃了集中連片的500畝方竹基地。
村黨總支書記楊曉林説,這個項目從去年7月開始謀劃,村民以土地入股,交由村股份經濟合作聯社統一管理,産生收益後進行分紅。項目共涉及180戶村民,目前130多戶村民已同意入股,還有40余戶在觀望。
有村民提出:“方竹栽下後,至少要三年才開始産筍。這期間既沒土地耕作又沒有其他收入,生活怎麼辦?”
村裏給出的方案是:方竹基地優先聘用入股者及困難人群,按月發管護工資;同時發展蘑菇、跑山雞等林下種植養殖業,也可給大家帶來一些短期收入。
“發展方竹筍産業是大家所急,也是村裏所急。”楊曉林説,村裏即將開始基地測量勘界,“大家提到的品牌打造和産品規範,我們會抓緊時間落實。” “不能光羨慕,還要想辦法”
“我有個想法,看看政府能不能支持下。”説完方竹筍産業,方順芹接過話筒,“今年,我想把我們家的民宿裝修升級,再增加一些特色餐飲。但是有兩個問題,一是沒有經驗,不知道該怎麼做;二是資金上還有不小的缺口。”方順芹今年50歲,在村裏經營一家客棧,生意雖説不上紅火,但每年還是能攢下一些錢。
在村裏經營飯店小有名氣的韓鳳銀接着説:“我們家的店,現在這樣也能做起走。提檔升級要花不少錢,對於收益心裏也沒底。”
“眼光要放長遠一些,眼界要跳出萬年村。大家可以看看眉山、樂山以及成都等地是怎麼做的。”畢涵説,周邊有些村的民宿已做成了品牌,特別是高端民宿,過年期間俏得很。
“我們也很羨慕。”一位村民代表説,目前萬年村的民宿標準低,“100多元就能住一晚,而且相互之間還存在低價競爭。”
“不能光羨慕,還要想辦法。”龍蒼溝鎮黨委副書記韓德弘揚透露,鎮政府正牽頭成立萬年村民宿産業聯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建立健全組織架構、運行機制,統一管理、集中營銷、規範經營。以“108”品牌為引領,帶動片區80套公寓提檔升級,打造具有大熊貓文化特色的公寓式民宿。“這項工作計劃在6月取得階段性成果。”韓德弘揚説。
“108”指的是108國道。在雅西高速接通到村裏之前,108國道是連接村內外的重要通道。因此,鎮上設想推出“萬年村108記憶”“108味道”,將村裏的傳統味道與現代化服務進行融合。
韓德弘揚説,縣鎮兩級已在研究、制定相關支持政策。比如對農家樂、民宿的興建和升級,將考慮進行評估分級並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導。 “時不我待,一定要抓住機遇”
從19時30分開始,一道道發展難題、一個個發展目標、一項項發展舉措,如爐中火焰,越燒越明,越照越亮:在萬年村綜合專幹程其康看來,發展生態旅游,必須把道路、停車場等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好、優化好,把竹林風景打造好;村黨總支副書記陶用湖説,他兒子有動漫設計方面的專長,可以給村裏做品牌設計;70歲退休教師方順河説,要鼓勵學生返鄉創業……
火越燒越旺,大家的興致越來越高,轉眼已到深夜。
畢涵起身添了一把柴,火焰又亮了許多。“只有眾人拾柴,爐火才能燒得旺、燒得久。”畢涵意味深長地説。
畢涵舉了幾組數據:從2020年到2021年,萬年村集體收入增長了263%。雖然速度很快,但規模很小,只有13.8萬元。人均收入1.4萬元,比鄰村少四五千元。
“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差距,這就是我們的危機,如果不能趕上,差距會越來越大。”楊曉林説,在鄉村振興的新形勢下,我們要抓住機遇、共同發展。
“背水一戰,沒有退路。”畢涵説罷,村民鼓起熱烈掌聲。
“今天能在這樣的場合,聽到大家的心裏話,看到大家對萬年村和自己發展有希望有打算,我們對萬年村的發展也更有信心。”專程趕到現場全程旁聽的滎經縣縣長古玉軍有些動容,他説,“我們會把大家的意見、建議和想法帶回去,縣裏一定會仔細研究,有針對性地&&相關政策、制定相關辦法來幫助大家。”
從去年開始,滎經縣抽調精兵強將常駐龍蒼溝鎮,專門謀劃如何高水平規劃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萬年村是其中的核心。
時近子夜,圍爐夜話快要結束,畢涵再次對大家説:“時不我待,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
春夜的熊熊篝火,映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大家説的似乎是當下的問題,但是看得更多的是這山水間的未來——那是一條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記者 李鵬 王懷 王國平 王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