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2 01/19 10:42:25來源: 四川日報

穩增長 基礎設施投資可適度超前

2022-01-19 10:42:25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分享到:

  做深做細“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政府工作報告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成渝中線高鐵、西渝高鐵、引大濟岷水利工程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被提及——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擴大有效投資、産業發展和對外開放等方面,報告均部署了一批大項目。

  如何理解和把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基礎設施投資“適度超前”原則?四川可聚焦哪些領域?項目前期工作該如何做深做細,才能促進項目落地見效?對此,多位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把握好“適度超前”原則

  四川可從這些領域找項目

  “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穩增長的利器。”省政協委員、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涵注意到,上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釋放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信號,在他看來,“四川可抓住機會,讓項目投資這駕馬車跑得更有力。”

  首先,要把握好“適度超前”的原則。“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基礎設施是社會先行的資本,本該超前布局。”李涵認為,“把握‘適度超前’原則,需要堅持問題和市場導向,老基建要解決區域不平衡的問題,新基建則著眼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投資效益。”

  其次,時間維度要具有可行性。“‘適度超前’一般超前3至5年,就是一個五年規劃,交通項目甚至可以提前10年做規劃。”省政協委員、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後強認為,新能源、機場、高鐵、生態等項目建設都有滯後現象,提前布局是常態。

  立足四川的資源優勢和基礎條件,代表委員普遍認為,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是挖潛培新、蓄勢儲能的重點。

  省人大代表、廣元市委書記鄒自景表示,在交通領域,廣元圍繞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正加快推進綿蒼巴高速、京昆高速擴容等項目,高水準規劃建設廣元國際鐵路港,推動交通樞紐向物流樞紐轉變。

  雙碳背景下,豐富的清潔能源成為四川的突出優勢。李涵表示,四川盆地的天然氣産量約佔全國産量的1/4,提前謀劃開發利用正當時。

  規劃先行 科學論證

  做好要素保障確保項目落地

  “項目推進,規劃先行。”省人大代表、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陳列參與了成達萬高鐵、成渝中線高鐵、西渝高鐵等重大高鐵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在他看來,規劃是前期工作的“重頭戲”,不僅要適度超前,還要找準戰略定位、符合國家政策,這樣才有機會納入國家大盤。

  他以成渝中線高鐵舉例,該項目從方案研究到啟動建設,只用了一年多時間,推進速度之快,國內罕見。“一個重要原因是這條鐵路搭上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快車道。”陳列説。

  做深做細前期工作時,更要做好項目科學論證,才有望贏得政策支援。“省水利廳抽調20多名業務骨幹組建了指揮部,專班專職專責推進前期工作。”省政協委員、省水利廳廳長郭亨孝透露,去年以來,引大濟岷工程開始全方位、實質性推動,目前這一特大型世紀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水規總院批復同意優化完善後的中線方案,正在申請省政府下達工程“停建公告”(工程建設徵地范圍內禁止新增建設項目和遷入人口)。

  地方政府還要做好要素保障。“尤其是土地、環境、安全等要素,政府部門要提高項目審批效率,確保項目‘早落地、穩落地’。”李後強建議,要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撬動更多社會資本。

  其次,要強化目標導向,以考核“指揮棒”推進項目落地。“今年廣元將開展項目儲備提質增量、項目建設全面提速等六大行動,組織實施好年度300個省市重大項目。”鄒自景透露,對項目推進過程中不擔當、不作為、不落實的,將嚴肅追責問責,以優良作風護航項目建設。(記者 史曉露)

【責任編輯:李婷玉】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7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