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成都高新區新川環城公園建成開放,為新川創新科技園區再添“綠肺”。園區核心處,正是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所在地,涉及人工智能、新醫學、5G通信等領域的重大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其中包括成都首個新型産業用地(M0)落地項目——中國移動(成都)産業研究院。
12月10日,成都市産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明確要推動土地高效精準供給,提升存量土地利用效率,進一步精準發力、紮實推進産業建圈強鏈,做強産業支撐,提升城市動能。
作為全市産業發展高地,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堅持圍繞五大産業功能區建設需求,持續深化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用更精準的用地政策和更完善的土地要素保障體系,深入推進産業生態圈建設,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
位於成都高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的AI創新中心二期項目施工現場。
精準供給 變被動為主動,有效探索産業用地類別改革
何為M0?是指為適應創新型企業發展和創新人才的空間需求,用於研發、創意、設計、中試、檢測、無污染生産等環節及其配套設施的用地,是在傳統三類工業用地[一類工業用地(M1)、二類工業用地(M2)和三類工業用地(M3)]之外,近年來新出現的工業用地類型。
2020年5月8日,成都首宗新型産業用地(M0)成功出讓,佔地面積148畝、土地年限為50年,位於成都高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競得人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成都産業研究院分公司。
該項目主要面向5G、AI,聚焦智慧教育、移動醫療、科技農業等垂直領域,打造以成都為中心的信息通信領域“政産學研用”&&,大力推進5G相關科研成果轉化,全面賦能智慧社會。
首宗背後,是率先探索的體現。成都高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開始,該局主動謀劃,組織相關人員先後奔赴深圳、杭州等地,考察學習各地在産業用地上的創新舉措,以及新型産業用地的實踐經驗。
從全國已推行M0供地政策城市的成交情況來看,M0頗受知名科技類企業青睞。這是為什麼?據業內人士分析,M0的實際好處在於整體提高工業用地的容積率,可實現部分輕量機器的工業上樓,解決用地緊張問題。同時加入研發服務配套功能,滿足企業人才對於工作環境優化的需求。
“我們學習先進經驗,再結合省市區的相關政策和實際情況,比如用地需求和産業結構,進行M0的可行性研究和制度適配。”上述負責人説。
就位於新川創新科技園裏的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來説,其總體定位為高質量科創空間、高品質生活示範區標杆項目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範先導區。而隨着中國移動(成都)産業研究院的落地,將加速園區打造開放共享的新型産業生態圈。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今年2月,成都&&《關於加強科研設計用地(A36)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在現有城市建設用地分類中,創新增設科研設計用地(A36)的用地類別,主要用於研發總部、眾創空間、孵化器以及産品創新設計等功能用途的營利性科研機構和企業項目用地,旨在為非公益性科研機構或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時提供更好、更直接的土地要素保障。
作為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四區”的核心區域,成都高新區正按照相關管理要求,以新川創新科技園作為試點園區,劃定科研設計産業企業集中發展片區,結合項目導入進展,穩步推進A36用地方案編制、控規調整等工作,有效探索産業用地類別改革。
今年7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成都産業研究院分公司科研樞紐工程舉行奠基儀式。
精細服務 創新重塑流程,實現“拿地即開工”
不取口罩也能完成人臉識別;訪客違反安全準則,系統自動抓拍、定位、通知安保;5G醫療急救車“上車即入院”……這些正在改變日常生活的“神奇技術”,正是來自成都高新區AI創新中心裏那些“神奇”研究所的最新成果。
作為成都新經濟活力區人工智能項目的重要載體,目前AI創新中心二期項目正在加速建設。
與以往不同的是,該項目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取得《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審批時限壓縮到了7個工作日內,實現“拿地即開工”。
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所花費的時間成本,直接影響着城市拓展産業發展空間的速度。
另一方面,辦理建築許可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複雜,涉及部門多、時間跨度長、項目類別差別大,需要根據項目類型分級分類制定審批流程。
2020年10月,成都高新區&&《成都高新區工業類重大項目“拿地即開工”實施辦法》,旨在進一步優化招引服務和審批流程,創新重塑工業類重大項目審批服務流程。今年9月,成都高新區發布營商環境五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將設立“工程建設全流程一站式審批審查服務中心”,優化重大産業類“拿地即開工”工作機制、深入推進“區域評估”擴容擴面,加快項目落地動建。
成都高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作為推行“拿地即開工”工作機制的牽頭單位,該局按照試點探索、總結經驗、優化推廣的思路,一方面理清各部門審批業務,探索建立審批服務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一方面也加快了科創空間建設效率,確保輕資産、高價值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入駐運營,切實增強産業功能區創新孵化能力。“針對日常運轉中出現的‘疑難雜症’,我們還將召集相關業務部門和企業定期開展專項調度工作,大力提升項目推進效率。”
“按照以前項目審批流程‘接力跑’,一個事項審批完了,再開始下一個事項審批,七八個環節跑下來,花費不少時間。”成都高新區網絡理政辦相關負責人分析,“拿地即開工”審批制度改革,將以往拿地後啟動的工作,前置到招商洽談階段,將原本串聯的項目審批環節改為並聯審批,變“接力跑”為“並肩跑”,多證齊發,實現了工程項目審批效率的新突破。
有業內人士評價,這對疏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堵點”意義重大。
精確推進 高效利用土地助力産業建圈強鏈
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升級換擋提速?“向存量要增量”成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産業轉型的重要途徑。
2018年,自然資源部發布《關於健全建設用地“增存挂鉤”機制的通知》,明確要有效處置閒置土地,對於企業原因造成的閒置土地,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及時調查認定,依法依規收繳土地閒置費或收回。對於非企業原因造成的閒置土地,應在本級政府領導下,分清責任,按規定處置。
積極主動、自我施壓。2018年開始,成都高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對全區閒置土地及低效工業用地進行整體梳理,採取徵繳土地閒置費、閒置土地回收、低效工業用地盤活等多種方式,促進項目用地開工建設,推動産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
成都市産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也強調,要聚焦産業發展的核心功能,提質量增效益,積極拓展産業空間,滿足企業多元複合需求,確保重大産業項目能落地、快投建、早達産。
2021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區簽約引進5億元或5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01個,其中市級認定重大産業化項目28個。
一邊是項目招引,一邊是開工促建。目前,成都高新區將梳理出的涉嫌閒置土地進行分類處置,低效工業用地制定整改要求和計劃,強化低效閒置土地處置,形成土地高效利用態勢,精確推進項目建設。
成都高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土地是推動産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將不斷優化土地供應模式,探索創新舉措,加快土地供應,保障産業項目用地需求,同時對供前、供中、供後加強精細化管理,優化工程建設審批服務營商環境,加快項目建設、落地落實,助力成都産業建圈強鏈。(佩奇 圖片由成都高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