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為樂山市首個“協商文化進校園”實踐點,而這顆協商民主的種子,早在去年就已在校園扎根。在樂山市政協多次調研對接下,學院組建“核”擬協商協會,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校園治理,累計收集提案線索150余條,開展調研5次、講座培訓10余場,讓協商成為師生溝通的“連心橋”。
“市政協將依託實踐點常態化開展活動,協調政協委員進校擔任‘校外輔導員’,邀請學生參與政協提案辦理督辦。”樂山市政協副主席王策鴻&&,要讓協商文化在校園落地生根,為全省高校弘揚協商文化提供鮮活樣本。
議事桌搬進校園:學生當主角破解身邊難題
“宿舍區洗衣機太少,高峰期要等半小時以上,能不能多增加兩台?”“部分洗衣機清潔不到位,建議增加定期消毒公示!”去年10月,學院“核”擬協商協會組織的“宿舍生活議事會”上,20余名學生代表圍坐一堂直抒胸臆。
會後,協會走訪12棟宿舍樓收集了300余名學生意見,形成《關於優化宿舍洗衣機配置與管理的提案》提交後勤處。“學生建議很具體,必須快速響應!”後勤處負責人在後續協商會上當場承諾,“兩周內新增3&洗衣機,每週三、六消毒並公示,接受大家監督。”如今,宿舍洗衣機供需均衡,消毒公示欄成了學生放心使用的“定心丸”。
學校考研季圖書館“一座難求”的問題,也通過協商高效解決。“能不能實行預約制?”“部分座位燈光太暗,建議換護眼燈!”今年3月“書香議事會”上,學生代表與圖書館館長面對面溝通。“預約制會兼顧臨時借閱需求,燈光改造下周啟動,還會新增10個靜音研討間。”館長回應後,有學生補充:“希望預約系統能微信小程序操作!”共識快速落地後,自習座位利用率提升40%,靜音研討間成了小組學習的“香餑餑”。
截至目前,學院已開展協商主題活動10余場,參與學生2600餘人次,收集有效提案156份,涵蓋宿舍管理、教學服務、校園設施等領域。
實踐課走出校園:協商智慧點亮服務賽場
“旅博會期間,外國客商飲食禁忌要提前摸清,翻譯服務要分區域對接!”第十一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上,學院外語系20余名志願者通過市政協搭建的平台,與主辦方、參展商舉行3次協調會。“我們負責1號展廳商務翻譯,需提前拿到參展商名單和業務範圍。”志願者張琪直言訴求,主辦方當場回應:“今晚整理資料發給你們,明天安排專人對接綵排。”
精準對接讓志願服務收穫滿滿,志願者協助完成12場國際商務洽談,獲評“最貼心外語服務團隊”。“以前被動聽從安排,現在通過協商提前對接需求,服務效率和質量大幅提升。”張琪感慨,協商不僅能解校園難題,更能讓志願服務更精準。
“川超”賽事、五通橋龍舟展演賽上,學院300余名體育係志願者同樣用協商解決問題。“觀眾入口怎麼分流避免擁堵?”“應急通道要留足空間,安排專人引導。”志願者與組委會、安保部門圍坐議事,有志願者提出:“老年觀眾多,建議設臨時休息區。”安保部門當場採納:“馬上增設3個休息區,配備飲用水和急救藥品。”最終,“分區值守+應急響應+便民服務”方案保障10萬餘名觀眾安全觀賽,志願者專業服務獲一致好評。
促長效制度護航:協商文化融入校園教育
“參與協商實踐能算第二課堂學時,還能評優加分,積極性更高了!”學院學生王同學高興地説道。在樂山市政協指導下,學校修訂《“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辦法》,將“協商文化實踐”納入學時認定,明確參與協商活動、提交提案等均可累計學時。
實踐點成立後,學院常態化開展模擬提案、協商技巧培訓,邀請政協委員進校講座指導。
今年暑期,15支實踐團隊、500余名學子深入基層,將協商文化融入實踐。“這個暑假,我不僅學會寫調研報告,更懂得‘傾聽’比‘説教’更重要。”經濟係學生王同學在實踐日記中寫道。協商實踐讓青年學子學會溝通協作、換位思考。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珂&&,學校將持續深化“協商文化進校園”實踐,推動協商文化與思政教育、校園治理深度融合。(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