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10/1614:27:33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第二十屆群星獎參評作品在四川多地開展惠民演出

信息2025-10-16 14:27:33
字體:
分享到:

10月15日,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第二十屆群星獎戲劇參評作品惠民演出在四川遂寧安居區、樂山夾江縣、眉山永豐村、資陽三賢文化公園四地同步上演。四場演出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文藝作品,通過小品、戲曲、情景劇、舞蹈等多種形式,將高質量的文化盛宴直接送至劇場、田間與廣場,生動踐行了“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這一宗旨,展現了新時代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景象。

演出節目內容多樣,既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膩觀察,也不乏對傳統與創新融合的探索。在樂山,小品《一票難求》通過一張京劇門票引發的趣事,幽默刻畫人物關係,傳遞出普通人對藝術的熱愛與友情的珍視;墜子小戲《擺拍》則聚焦家庭教育與代際溝通,引發現場觀眾思考;在眉山永豐村上演的小品《我是王根本》以方言演繹,通過保安與檢察官父親的誤會,詼諧傳遞廉潔文化;而《等等燈》則聚焦都市合租青年的生活矛盾,細膩呈現現代人的情感交流。

創新表達同樣引人注目。在遂寧市安居區鳳凰大劇院上演的《你好,氣球人》以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引發對城市生活的反思;在資陽市三賢文化公園廣場演出的小品《我AI我家》以人工智能進入家庭為切入點,探討科技與人文的關係。與此同時,傳統題材也煥發新意,如在遂寧上演的《新定軍山》融合經典與現代視角,更具戲劇性;在樂山演出的小品《楓橋是座橋》則巧妙融入“楓橋經驗”,展現基層治理智慧與精神傳承。

多地演出中,本土節目同樣亮眼,充分凸顯了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遂寧安居區的非遺音樂劇《石工號子》將傳統勞動號子與現代音樂劇形式結合,藝術化再現勞動場景;樂山夾江縣帶來的情景劇《夾江竹紙——紙鄉説》生動展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在眉山永豐村,歌舞《穿越眉州》融合説唱、街舞與戲曲,廣場舞《永豐永豐》“以扇為穗”舞出“天府糧倉”的豐收圖景;資陽的表演唱《跳春光》以優美旋律描繪春日畫卷,戲曲舞蹈《戲韻》以精彩的演繹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這些節目不僅豐富了演出內容,也增強了群眾的文化認同與自豪感。

本次惠民演出生動詮釋了群眾文藝“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鮮明特質。這些誕生於基層、取材於生活的作品,帶着泥土的芬芳和時代的溫度,最終又回歸於街巷、田野與社區,接受人民的檢閱。當這些凝聚了群眾智慧與情感的節目,再次回到百姓中間演出時,不僅完成了藝術生命的完整循環,更讓文化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於民。(完)

來源: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責任編輯: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