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農業大學“頭雁”項目學員一行赴杭州、義烏、桐鄉等地,開展為期五天的考察。學員走訪農業基地、數字産業園、文旅融合示範村,與運營負責人、駐村CEO、高校教授交流,了解當地在數字鄉村建設、農旅融合、電商發展等方面的實踐。
在義烏市李祖村,學員參觀了西班牙火腿直播間,來自德陽的學員林詩傑舉着手機,一邊拍攝一邊感嘆:“真沒想到,在一個村子裏能看到原裝進口火腿現切現賣,這些火腿還能通過中歐班列直達馬德里。”更觸動他的是,這裡不僅是賣貨,更是在傳遞文化和一種生活方式。
李祖村相關負責人向學員介紹,村裏通過“有禮的祖兒”這一文創品牌,把鄉土文化轉化為旅游資源,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回來創業。“我們不是在做‘幫扶’,而是在做‘共創’。”這一理念引發學員思考。
在杭州愛比利生態農業基地,學員們嘗到了被譽為“葡萄中哈根達斯”的“山果灣”葡萄。“一口下去,真的是顛覆了我對葡萄的認知。”從事水果種植多年的學員吳珍連連稱讚,“他們不僅種得好,更會賣。有機認證、品牌包裝、文旅融合,每一個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
而在“中國網紅直播第一村”江北下朱村,學員們走進電商展館,透過VR和數據沙盤,直觀感受這個村子從傳統批發市場躍升為年銷售額超300億元的電商集群的蛻變歷程。“這裡每個人都是‘流量主’,每家店都是‘直播間’。”來自南充的學員吳麗梅感慨道。

學員在下朱村交流學習。(四川農業大學 供圖)
在梅林村,學員們了解“千萬工程”實施以來的鄉村變化。“二十年,一個村能變得這麼好,不是偶然,是堅持。”一位學員在參觀後説道。學員紛紛&&,梅林村不僅在産業發展上取得突破,更在鄉風文明、低碳生活等方面走在前列。
在盤石科技和烏鎮互聯網科技館,學員們了解了大數據在農業種植、營銷中的應用。浙江大學教授安成浩在交流中&&,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這些人才需具備技術、市場、文化與傳播等綜合能力。

學員在浙江農林大學合影。(四川農業大學 供圖)
考察結束後,多位學員&&,浙江經驗對提升品牌意識、用戶思維和創新能力具有 啟發意義。四川農業大學“頭雁”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考察旨在拓寬視野、激發思路,推動學員結合四川實際探索發展路徑。(宮逸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