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5 01/2323:45:17 來源: 新華社客戶端

四川省兩會“委員通道”:4位委員談變化獻良策

2025-01-23 23:45:17    來源: 新華社客戶端
字體:
分享到:

新華社客戶端成都1月23日電(吳曉穎 黃曉蕓)1月23日下午,政協四川省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舉行第三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4位四川省政協委員面對鏡頭,圍繞教育、鄉村振興、營商環境、文化等領域,分享履職故事,講述身邊的變化與成就。

近年來,四川堅持“補短板”“兜網底”,全面改善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四川民族自治地區15年免費教育每年惠及學生170萬名。“阿壩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五年來,教育經費總投入達238.8億元,各學段生均教育經費穩步增長。”四川省政協委員、壤塘縣寄宿制小學校長色準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例,介紹了四川民族地區推進15年免費教育的成效。

圖為四川省政協委員色準

色準説,阿壩州優化學校布局,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全州海拔2500米以上的學校全部實現供暖。通過創新辦學模式,實施“引智強校”行動,引進優質資源,汶川縣被教育部確定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縣,民族地區的學生搭上了教育發展的“快車”。

談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全興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少傑用“農民種地”做比喻,“營商環境建設要像農民種地一樣精耕細作、精心呵護,地種好了就能豐收,營商環境打造好了也能獲得豐收。”

圖為四川省政協委員付少傑

他建議,進一步優化市場准入與退出機制,鼓勵支持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市場,優化退出機制,統籌“破”和“立”,推進“執轉破”,讓市場優質資源得到良好配置。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完善“綜合查一次”權責清單,推行包容監管、柔性執法;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將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向中小企業傾斜。

四川素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道地藥材品種、中藥資源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如何做好川藥資源開發與利用?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王超建議從抓源頭、強産業、惠民生三方面着手,加快四川中醫藥強省建設步伐。首先,從種子種苗入手,開展中藥材野生資源保護、優良品種選育、生態種植研究,建設中藥材大品種種植基地。其次,推進可持續、互協同、共發展的中藥大健康全産業鏈,開闢藥膳、茶飲、康養、旅游等“中醫藥+生活”新賽道。最後,提供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推進縣域中醫醫療次中心、縣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建設,培訓基層技術骨幹,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上好中醫、用上放心藥。

圖為四川省政協委員王超

“數字時代的文化強省,離不開數字表達、數字傳播。作為文藝工作者,必須大踏步趕上數字時代的快速發展。”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交響樂團副團長馬薇就“如何進一步提升四川的文化軟實力”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圖為四川省政協委員馬薇

她認為,利用數字化賦能文化創新和産業發展,帶給人們全新的文化體驗,要推動內容創新,以更富有思想內涵的文化産品,增強數字文化産品的影響力、表現力和共情力。要挖掘科技潛能,集成運用各種新技術,探索表現新形式、表達新路徑,發展新業態,通過“雲端”構築文化發展新高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此外,還要繼續辦好西博會、金熊貓獎等國際性節會,打造國際傳播網絡矩陣,綻放巴蜀文化的獨特魅力,對接情感需求,增進民心相通。(完)

【責任編輯: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