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1月23日電(記者吳曉穎)“四川具有建立多能互補新型能源體系的巨大潛力,四川盆地天然氣地質資源量38萬億立方米、石油資源量16億噸,氦氣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電力裝機總量近1.4億千瓦,水電裝機量居全國第一,建議加快構建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體系。”在正在成都召開的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清友結合調研情況,就推進四川能源勘探開發利用、建設國家能源保供基地提出建議。

圖為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清友
在劉清友看來,豐富的能源稟賦是四川省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的基礎,尤其是在水電資源、天然氣+伴生資源方面的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對此,他建議四川依託豐富的能源資源,深化“氣-氦-氫-熱-鋰-鉀”多資源聯合勘探與開發,創新地熱資源的梯級利用模式,重點突破高原地區高溫地熱資源勘探、盆地油氣與中低溫地熱資源一體化勘探等關鍵技術。同時,推動“光伏-儲能-鋰礦”協同研發與産業化,構建現代新型能源體系。
除了關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外,今年劉清友帶了多份建議上會,涉及加強“三廢”治理築牢生態屏障、推動固體礦産資源領域科技創新等多項內容。其中,礦産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問題像一柄“雙刃劍”,針對礦産資源開採中尾礦和固廢處置資源化利用不足,導致固廢堆積、土壤污染的問題,劉清友建議利用生態環境部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等平台,強化“三廢”治理和生態恢復技術體系,加強對共伴生礦産資源及尾礦、廢渣的綜合回收利用、就地轉化,提高資源的使用和轉化效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