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嬌子小學的“蜀風雅韻”課程。成都市嬌子小學供圖
近日,在2024年WDSF世界霹靂舞錦標賽期間,成都9歲女孩葛愛晨以《好漢歌》為配樂表演的“新中式”霹靂舞,迅速在網絡上走紅。在不久前舉行的成都市第十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也不乏羌繡、竹藝竹編等極具濃厚文化底蘊的作品。
青少年是文化傳承的生力軍,學校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陣地。近年來,成都市在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突出文化自信,以文鑄魂、以文化人、以文興城,引導青少年學生在“行走的課堂”中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創新教學方式
“教聯體”、館校聯盟推進協同育人
12月27日,青羊區校際博物館教聯體在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揭牌成立,標誌着該區7所學校的博物館將共同構建一個大教育生態場域,開啟教育協同發展的嶄新篇章。
這些博物館分別以蝴蝶、昆蟲、漆器、字畫、燈彩、陶藝、剪紙為主題,將傳統文化與學科教育相融合。館內不僅有藏品展陳和知識介紹,還集中呈現了學校的教學成果,同時提供專門的學習實踐空間,為學生拓展興趣、學習知識、動手實踐提供了&&。
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機構,被稱作青少年的“第二課堂”。5月18日,成都樹德中學聯合5家博物館,深度推進館校協作育人,從課程深度共建、特色活動研發、創新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空間創新打造等多方面發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構建良好育人生態。
還有熊貓文化進校園。今年4月,成華區啟動的“青少年動物學家培養計劃”,大熊貓“花花”居住地附近的三所學校(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校、成都市熊貓路學校、成都市成華區嘉祥外國語高級中學)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共同開展持續性研究學習項目。
不僅如此,成都市還專門成立了國學研究室,統籌推進全市中小學國學教育。其中,雙流區東升小學《小學生國學經典》在全國出版發行,成都中職學校校本教材《語文》《誦讀詩文,奠基職場》作為國家教材在全國推廣。
用好地方資源
將文化傳承教育納入課程建設
建設文化強國,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本內涵及其優秀特質的深入理解和精準把握。如何用好地方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於青少年心間?
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育人資源,成都市錦裏小學構建“國醫”教育課程體系,為低齡段孩子開啟“中草藥種植”的奇妙之窗,讓中齡段孩子在八段錦的一招一式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高齡段孩子則在中醫眼保等課程裏領略中醫的博大精深。
川劇是成都市泡桐樹小學的特色課程之一。在該校川劇班級,語文課講解“蜀戲冠天下”的由來、美術課繪製五彩臉譜、音樂課唱清音、體育課擺架子……學生們在傳奇變臉、高吟低唱中感受川劇文化的魅力。
雙流區黃龍溪學校引入古鎮千年民俗活動“火龍燈舞”作為特色活動發展項目,構建起三級舞龍課程體系、五級活動體系。成都市弟維小學以“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的“扣子論”為指引,構建思政育人課程體系。成都市嬌子小學將成都悠久的歷史脈絡與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巧妙融入《蜀風雅韻》課程之中,創新推出“錦官神韻”“天府技藝”及“蓉城佳話”三大核心課程模塊。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卓錦分校探索非遺文化與藝術課程的整合,把四川清音融入音樂教學,普及相關知識。
近年來,成都市鼓勵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納入學校整體課程建設,成都市教科院還出版了四川省中小學地方音樂課程教材《川腔蜀韻》,各級各類學校組織編寫《巴音蜀韻》《蜀蠶吐繡》等校本教材。同時,結合地方資源廣泛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川劇已覆蓋全市100余所中小學校,確立了28所川劇藝術特色學校。
強化師資培育
成立天府文化傳承“百校聯盟”
新時代的文化傳承教育,還需要優秀的教師隊伍。
為傳承與弘揚天府文化,成都市教育局聯合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和成都大學成立了天府文化傳承“百校聯盟”,廣泛統籌教育、文旅、大學等資源,開設傳統工藝師資培訓班,邀請專家、非遺大師開展傳統工藝技藝教學。其中,四川師大附中書院分校就以“蜀繡、皮影”兩個項目入選“百校聯盟”首批名單。
為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屬小學東湖校區美術教師團隊結合自身專業特長,以學生喜愛的“中國漫畫”作為美育校本課程聚焦點,立足國家教材,初步構建了國漫課程框架,精心設計並製作了低段學生的《國漫讀本》。
12月26日,由新都區中小學校的語文教師和美術教師共同創作的《新都歷史文化名人教師繪本叢書》正式發布。該叢書通過生動有趣的繪本形式對新都歷史名人故事進行創新性的演繹,讓學生在把握時代脈搏的過程中探尋新都歷史文化的根脈,獲得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成都市紅牌樓小學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專家引領、教師跟進的策略,探索推進了川劇進課堂的機制,持續推進川劇經典節目編創,並梳理完成校本教材。如今踏進校園,學生們都能“誦一口流利的經典、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打一套熟練的太極、篆刻一方印章、唱一出動聽的川劇”。
在校園外,成都市教師共享中心為文化傳承教育積蓄了更多力量。今年3月,“教師共享——美育天府”百名藝術家進校園活動啟動,包括四川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李開祥,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副院長、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玉梅等在內的多位藝術家代表成為服務全市各中小學的共享教師。(記者 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