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12/2217:50:00
紅星新聞

污染天氣來襲,空氣質量什麼時候變好?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解讀

信息2024-12-22 17:50:00
字體:
分享到:

12月21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消息,決定於2024年12月23日零時啟動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記者了解到,與此同時,眉山、宜賓、內江、廣安等地也及時向社會公布了預警信息。

又一輪污染天氣來襲,本輪污染預測情況如何?為什麼污染天氣喜歡在冬季“光顧”四川?空氣質量什麼時候變好?12月22日,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副主任唐兆軍就本輪污染情況作詳細解讀。

本輪污染過程為大範圍的區域性污染

根據川渝兩地生態環境、氣象部門聯合會商意見,預計從12月23日起,盆地大部氣象條件進一步轉差,區域性污染天氣進一步加重,大部分城市將出現輕度至中度污染過程,成都平原、盆地南部、中部片區局部城市有顆粒物中度至重度污染風險。根據預測,成都、德陽、綿陽、遂寧、資陽等地將有輕度至中度污染風險,樂山、自貢、瀘州等市將有中度至重度污染風險。

從總體污染形勢來看,本輪污染過程為一次大範圍的區域性污染過程。

為什麼污染天氣喜歡在冬季“光顧”四川?

“總的來看,在靜穩、高濕、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下,疊加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面源等人為排放因素,盆地的污染物會越積越多。”唐兆軍介紹,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情況,進入秋冬季,臨近年末部分企業污染物排放量也明顯高於其他季節,甚至超出區域環境容量,導致大氣污染程度加重。

具體來講,四川盆地地形相對封閉,環境容量有限,遇到靜穩天氣時,盆地大部分地區風速偏低,加之冬季晝夜溫差增大,早晚易出現逆溫層,不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靜穩天氣與逆溫層疊加,同時伴隨盆地空氣濕度逐漸增大,顆粒物吸濕增長及污染物二次轉化加快,顆粒物不斷積累,最終出現污染。

此外,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面源等在生産生活過程中不斷排放污染物,致使盆地這個“碗”裏的污染物越積越多,超出區域環境容量,對空氣質量造成較大影響,是造成污染過程發生的根本原因。

空氣質量什麼時候變好?

根據預測,12月23-25日,四川盆地大部以陰天為主,逐漸轉為靜穩狀態,污染物不斷累積,部分城市存在輕度至中度污染風險。

26-27日,盆地略增風,但氣象條件整體沒有明顯改善,污染物持續累積,部分城市可能有中度至重度污染風險。

28-29日,受弱北風影響,天空逐漸轉晴,垂直擴散條件轉好,但改善有限,盆地大部城市以良至輕度污染風險為主。

30-31日,受西路冷空氣入川影響,盆地大部增風,空氣質量將有望由北向南逐漸改善,但成都平原南部及川南地區將受氣團擠壓及傳輸影響,顆粒物污染風險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近期冷空氣活動和降水不確定性較大,後期形勢可能變化,有待持續跟蹤。

如何削減污染天氣對公眾的影響?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根據四川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生態環境廳將會同氣象、交通、住建、經信、公安等部門加密會商研判,向相關城市人民政府發出預警建議函,建議啟動重污染天氣相應級別預警或加強管控措施。同時,實時監測空氣質量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高公眾的健康防護意識。

根據預測結果,本輪污染過程中,成都、瀘州、宜賓、內江、自貢、樂山、眉山等重點城市將啟動應急預警響應,施工工地、工業企業等配合落實重污染應急措施,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程度減輕重污染天氣影響,全力保障群眾身體健康。

唐兆軍建議,廣大市民在預警期間盡量減少外出,持續關注生態環境、氣象等部門發布的天氣變化情況。室外活動人員可以採取佩戴口罩、縮短戶外活動時間等必要的防護措施。建議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盡量避免戶外活動。

(記者 呂佳羽)

來源: 紅星新聞
【責任編輯: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