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楊旭輝 攝)
2021年,成都都江堰市提出了“構建生態優先宜居公園新城”“建成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發展目標。三年來,都江堰天空更藍、河流更清、大地更凈,先後獲評“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綠色發展實踐創新城市”“中國生態宜居典範城市”,開啟了宜居新篇章。
熊貓——擁抱生態家園
都江堰市地處邛崍山脈和岷山山脈的結合部,形成了大熊貓邛崍山系和岷山山系兩大種群基因交流和繁衍的天然走廊。
三年來,都江堰市為構建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體系,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先後完成了龍池保護站、高原保護站標準化站點和二郎廟區域標準化檢查點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開展日常巡護900余次,參與2000餘人次;無人機高空“掃描”、數字化管理&&監管、智慧終端手機app運用等現代科技的運用,更是推進了國家公園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創新。都江堰市還打造野生動物人工洞穴,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更適宜的生存環境。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片區,紅外線照相機時常拍到大熊貓等珍稀動物活動的身影。
碧水——守護生命的源泉
2024年伊始,千年古堰水源治理項目獲評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人民閱卷市民十大點讚項目第一名。三年來,都江堰市上下按照“構建生態優先宜居公園新城”工作部署,在水功能區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有效探索。
目前,都江堰市已建立2200米的全封閉脈衝式電子圍欄、19套移動式電子圍欄、289套視頻監控設備和27座水質自動監測站,這些設施設備實現了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級管控、全域實時覆蓋監控,切實築牢了飲用水水源的全流域監管屏障。2023年,都江堰市城市水質綜合指數排名成都市各區(市)縣第一名。
線上有“天眼”實時把控水源信息,線下也有專人進行常態化全天候巡察。今年上半年,都江堰市遵循“縣級河長主治、鎮村級河長主巡主管”原則,全市481名河長分工負責,各司其職,依託四川省河長制湖長制信息&&、成都市“e河長”巡河APP開展巡河1.93萬次,整改問題180個。都江堰市還強化河長制督查暗訪,嚴格落實“三單”制度,共發出提示單、督辦函及各類通報(通知)42份,有力督促涉水環境問題限期整改銷號。
雪山——看見生活的美好
作為雪山裏的公園城市——都江堰,一年四季,看見雪山的次數越來越多,而這正是因為空氣質量越來越好。
目前,都江堰市建成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30個,基本實現全覆蓋立體化智慧監管,構建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步上升,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逐年下降,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2023年,都江堰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5天、優良率83.6%,PM2.5平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截至10月24日,都江堰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50天,PM2.5濃度27微克/立方米。
為進一步夯實生態本底,都江堰市創新推行“民間林長”。都江堰市自2021年全面推行建立林長制以來,建立市、鎮(街道)、社區“三級”林長組織體系,明確市級林長13人、鎮(街道)級林長122人,社區級林長332人,社區監管員166人,護林員171人,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條塊結合的組織責任體系。今年,都江堰市創新探索選聘第一批40名“民間林長”,作為“三級”林長之外的補充。這些“民間林長”由當地熱心群眾、社區志願者、民宿經營者、農林業經營主體等構成。“民間林長”制的建立,推動林長制工作向社會拓展、延伸,打通了都江堰市森林資源保護“最後一公里”,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37%。
綠道——指向幸福的方向
三年來,都江堰市聚焦生態優先宜居公園新城建設,始終以城園相融理念為基本遵循,在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同時,全力推進城市建設與藍綠空間有機融合,構建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宜居環境。
“一山、四縱、五橫、七河、多園”的綠道網絡框架持續優化,新、改建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三級綠道共130公里。其中,區域級綠道實現錦江綠道都江堰段全線貫通,沿線打造了多個景觀節點,形成集文化展示、濱水游憩、生態休閒於一體的生態文化體驗走廊。在城區級綠道建設方面,都江堰市持續推進2.1公里蒲陽河綠道建設,以藍綠交織的自然景觀為特色,打造三生三宜相融的綠色開放空間;在社區級綠道方面,都江堰市建設金勝社區、古城社區等綠道,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宜居宜行的優質生活空間。
城市——構建宜居的新章
“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一幅生態宜居的綠色畫卷正在都江堰徐徐展開。位於灌口街道西川社區的江安小區,新設置了智能門禁,院落內也粉刷一新,車輛停放有序,門口還有黨群服務站……過去的老舊小區已變了模樣。對於這些變化,在院內居住的老人們紛紛交口稱讚。
三年來,都江堰市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累計完成銀杏公寓二期、觀景路585號院、江安路95號院等9個老舊小區改造,正在推進灌口街道胡家巷56號院、銀杏街道銀杏路85號院等2個老舊小區改造。
為夯實城市宜居品質,提升城市通達性,都江堰市不斷優化市政交通設施,其中,令人期待的是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的建設。該項目起於成灌鐵路都江堰站,止於四川阿壩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全長約123公里,總投資約213億元,其中都江堰境內約24公里,設都江堰站、永豐站、蒲陽站、虹口站、龍池站。該項目建成後,將增添川西北地區出行方式,改善區域交通,改變川西北生態示範區發展現狀,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與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