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成都市農業農村局、成都市溫江區人民政府主辦的“蜀糧熟·天下足”成都市第十一屆“魚鳧杯”優質稻米品鑒活動在成都市溫江區光華公園舉行。
來自成都各區(市)縣農業部門負責人、科研機構育種專家、種業企業代表以及種糧大戶、米業加工企業代表等300餘人參與活動。活動還邀請40家科研院所、企業及成都各區(市)縣通過“農優集市”展示展銷新成果、新技術、新産品。通過線上直播、線下開展,活動瀏覽量達到21.54萬,線下參與人數900餘人,40個展位銷售總額11萬元,其中溫江優質農産品銷售額達4萬元。
今年初,成都市農業農村局面向全國徵集了103個水稻品種在位於成都新都區斑竹園街道三河村的四川農作物種子安全評價基地集中種植展示。9月3日,活動組委會邀請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馬均等5位專家,依據《成都市“魚鳧杯”優質稻米品鑒活動專家田間評價內容及判定標準》對徵集品種進行田間評價,選出29個入圍品種。
品鑒現場,活動組委會邀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任光俊等7位專家評審依據《成都市“魚鳧杯”優質稻米品種評選方法》對田間評價選出的29個入圍品種進行食味特性盲評,並結合田間評價分數,綜合評出本屆最終的20個獲獎品種。這20個獲獎品種分別是2個鑽石獎品種隆香絲苗、色香優臻佔,4個金獎品種川優粵農絲苗、國香優5223、六優313、優8637以及6個銀獎品種和8個銅獎品種。專家評審結束後,現場還組織觀眾進行品鑒投票。依循第十屆“魚鳧杯”的經驗,本屆“魚鳧杯”加入了第二屆成都市“最佳種植能手”水稻綠色高産挑戰賽的頒獎環節,旨在表彰那些在水稻種植領域表現突出、綠色環保、高産高效的優秀種糧大戶。“優質品種+種植能手”的組合拳,標誌着“魚鳧杯”已逐步成為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示範推廣的綜合展示&&。而穿插在頒獎環節中的“魚鳧杯”獲獎品種典型案例分享環節,則充分展現了成都通過“魚鳧杯”推動水稻種業“品種、品質、品牌”轉變的成效。
主會場活動精彩紛呈,配套活動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溫江造”系列優質農産品、成都各地特色地域名優産品近200種以及“魚鳧杯”品鑒品種入圍單位産品精彩亮相,琳瑯滿目,吸引了眾多市民圍觀品鑒。“魚鳧杯”十一周年展陳前市民朋友紛紛駐足觀看、拍照記錄。整個活動現場其樂融融、“農”味十足。
自2014年成都市舉辦第一屆“魚鳧杯”優質稻米品鑒活動以來,“魚鳧杯”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每年向公眾推介約20個優質稻米品種。連續十一屆“魚鳧杯”共徵集870個品種,評選出205個品種。通過“魚鳧杯”優質品種的推廣應用,目前成都優質品種水稻種植比例達到90%以上,其中國標二級以上達到65%以上。2024年,“魚鳧杯”獲獎品種在成都的種植面積佔水稻種植面積的59.4%。
據悉,接下來,成都市將繼續以“魚鳧杯”的持續舉辦為抓手,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加強良種和良田配套,強化科技賦能農業,實施現代種業建圈強鏈行動,進一步增強種業産業生態集聚力、産業鏈建構力、高端要素運籌力,加快建設全國現代種業高地,在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