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4 10/2222:04:28 來源: 新華網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西部篇|工人村的蝶變

2024-10-22 22:04:28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分享到:

新華社成都10月22日電 題:工人村的蝶變

新華社記者董小紅

深秋時節,桂花香味飄進成都市內的老舊小區——工人村社區。

深秋時節,改造後的工人村社區桂花飄香。(楊仕成 攝)

乾淨整潔的院落環境,井然有序的出行通道,設施齊全的兒童樂園……工人村社區位於成都市金牛區駟馬橋街道,經過更新改造後煥然一新。

這裡曾是成都市內最大的城中村,片區有2700余戶居民,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是成都第一批城市建設者的職工宿舍區,居住着不少建築工人。

隨着城市的不斷發展和社會變遷,歷經70餘年歲月洗禮,工人村社區逐漸沒落,老房子日益破敗、建築安全隱患突出、公共配套不足,路上坑坑洼洼、天上電線如蜘蛛網密集,居民更新改造呼聲強烈。為回應民生關切,2022年3月,金牛區正式啟動工人村片區更新改造項目,按照“總體規劃、連片打造、多元共治、集中呈現”的總體思路,穩步推進片區更新改造。

“以前門口是一個賣魚的攤位,路面到處是積水,走路都害怕會滑倒,空氣中時常有一股魚腥味。”提到過去的生活環境,在這裡居住了20餘年的老住戶李永忠直搖頭,不過轉眼又樂呵呵地説,“現在大變樣了,整體改造後,小攤販沒有了,環境整潔了,能聞到桂花香了。”

改造後的院落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董小紅 攝

嶄新的環境也讓老工人重拾自豪。今年77歲的周大根是居住在這裡的老工人,眼看著工人村社區逐漸沒落,他一度非常傷心。“當年我們住在工人村是很有歸屬感的,但後來環境越來越差,很多老工人搬走了,留下來的工人都覺得很痛心。”周大根告訴記者,看著如今整潔的新貌,他發自內心感到高興。

在改造過程中,工人村社區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滿足群眾的不同訴求。

工人村社區還有460余戶居民居住在“筒子樓”裏,一層樓10多戶共用廁所和廚房,非常不方便,居民對提升房屋功能、改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意願非常強烈。為了滿足這部分居民的需求,按照分類改造的實施路徑,工人村社區在改造中對這部分特殊的“8+1”區域(片區內8棟老建築+外曹家巷47號老樓)進行了“成套化改造”。

“對‘8+1’區域的改造,我們也充分徵求了群眾的意見,開了多次群眾大會,最後決定在不突破現有建築基底範圍的基礎上,通過原拆原建的方式進行改造,適當增加套內使用面積,補足廚衛等功能。”工人村社區書記楊健勇説,工人村按照分類改造的路徑實施,採取了“成套化改造+老舊院落更新”的方式,不斷提升居住品質。

“不僅是硬體改造,軟體也要跟上。我們打造了工人墻、工人展板等,讓這裡處處有文化、點滴是回憶。”楊健勇説,在改造中,街道還將工人村社區納入了金牛區北門裏市井文化片區整體設計、一體打造,共同推進沿街店舖、公共空間等載體一體化建設、整體化呈現,帶動群眾就地就業增收。

深紅色的墻磚搭配淺灰色的小陽&,沉穩中透着清新,與周圍的桂花樹相映成趣……目前,“8+1”區域改造後的小樓已拔地而起,即將完成收尾工作。居民林照明曾居住在這個區域的“筒子樓”裏,現在天天都來查看工程進度。“‘成套化改造’讓我們很期待,終於不用大冬天去樓道裏排隊上廁所了。”他説。

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享,“改”好之後還要“管”好。當前,工人村社區不僅引入了專業的物業管理團隊,還通過“社區黨支部—鄰里黨組織—街巷樓棟長”的組織體系,讓居民積極參與到共建共治中。

68歲的陳虹不僅是老住戶,還被居民們推薦當上了樓棟長,協助進行院落日常管理及組織志願服務。“環境好了,更需要我們用心維護。”陳虹説。

【責任編輯: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