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10/2211:25:25
新華網

四川省樂至縣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

信息2024-10-22 11:25:25
字體:
分享到:

“文潤少年 愛心書屋”文明實踐點。(樂至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四川省樂至縣積極整合各方資源,聚焦群眾需求,圍繞“陣地建起來、活動搞起來、品牌樹起來”工作目標,着力在體制機制上“破題”、資源統籌上“解題”、為民服務上“答題”,走出了一條契合基層實際、迎合群眾需求的文明實踐之路,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向縱深發展。

建強陣地聚資源,構建文明實踐“服務圈”

“阿姨,給我講講這本《世界十大未解之謎》吧!”“好的,我們一頁一頁來看。先看這裡……”走進樂至縣南塔街道南郊社區南湖國際小區“文潤少年·愛心書屋”文明實踐點,物業服務中心的志願者正為7歲的多多小朋友講解科普繪本。漫步閱覽區,種類豐富的拼音圖書、兒童繪本和兒童文學書籍,整齊有序地擺放在書架上,小讀者們可自行選取、閱讀喜愛的書籍。

目前,樂至縣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315個,延伸搭建文明實踐點(基地)102個,創新打造理論課堂、文化禮堂、文明講堂、雛鷹學堂、百姓龍門陣“四堂一陣”服務&&,將“佳佳剪紙工作室”“川劇文化室”“身邊好人工作室”等“文化能人工作室”融入實踐陣地,在社區小區建成“文潤少年 愛心書屋”20個,打造出獨具樂至特色的文明實踐品牌。這些陣地已成為幹部群眾豐富文化生活的“舞&”、倡導移風易俗的“驛站”。

“樂至人,攢勁幹,萬眾一心建家園……”9月20日,樂至縣寶林鎮萬斤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正在&上用方言作宣講的是四川好人、“五老”紅色宣講員王同雲。

王同雲是樂至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退休職工,退休後,他自告奮勇加入樂至“小紅帽”宣講隊,寒來暑往,他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他走進學校、社區、鄉鎮、田間院壩……以快板等多種接地氣形式,開展宣講2000余場次,與20多萬名基層幹部群眾開展面對面的宣講交流。

培樹典型立榜樣,引領文明實踐“新風尚”

“各個項目很有意義,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參與其中,不斷擴大新時代文明實踐‘朋友圈’。”“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要突出特色、凸顯亮點,推進項目品牌化、實現可持續發展。”8月26日,在樂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大賽展演結束後,樂至縣文明辦有關負責人現場“把脈開方”,進一步引導參與團隊創新文明實踐方式、拓展文明實踐領域、提升文明實踐效果。

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五項行動”回應群眾需求、打造特色品牌、創新服務模式和體制機制,樂至縣培育了“小鎮法官”基層解紛、“未來之星”成長加油站、“樂育新苗”川劇文化傳承、“巡迴義診”等40余個文明實踐服務品牌。

樂至縣通過持續舉辦“樂善至美 德潤帥鄉”道德模範及身邊好人巡講巡展等各級各類先進典型學習宣傳活動,讓好人好事登“C”位,讓平民英雄、凡人善舉看得見、學得到。

近年來,樂至縣精神文明建設生機勃發,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泛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常態推選宣傳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截至目前,樂至縣涌現出中國好人2名、全國文明家庭1個,省級道德模範4名、四川好人46名、省級新時代好少年4名,感動資陽人物23名、資陽好人43名,身邊好人、道德模範上榜數量連續3年遞增。

今年7月,樂至縣正式啟動“弘毅先鋒隊 帥鄉少年説”紅領巾志願講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將每月最後一週周六固化為“集中講解日”,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確定為“流動講解日”,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紅色基因播種活動,組織紅色宣講“進校園”“進社區”,通過組織各類紅色主題活動,深化廣大市民群眾、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精準常態強供給,拓寬文明實踐“傳播力”

“聽説這個月的‘20愛心集市’在靈鷲山公園小廣場出攤了,走,趕集去。”10月20日,樂至縣文廟溝社區的王大爺向靈鷲山公園走去。

免費理髮、非遺川劇文化體驗、護牙知識宣傳、推拿按摩……10余支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齊聚樂至縣靈鷲山公園小廣場,為現場居民提供理論宣講、法律諮詢、健康義診、應急救護知識講授等“特色攤位”文明實踐服務。“這些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貼近生活還有特色,都是滿滿的‘乾貨’呀!”前來趕集的蒲大媽讚嘆道。

近年來,樂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開展特色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堅持在每月20日推出“20愛心集市”集中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每週開展“共創文明城 文明實踐進萬家”活動;通過“搭建&&、聚合力量、鏈結資源”,充分發揮衛健、文聯、應急管理等部門行業優勢,廣泛動員公益組織、愛心人士,將便民服務與文明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孵化出“流動義診”“文化串門”“‘救’在身邊”“便民小板凳”等5個常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群眾説事攤”“青益剪”等N個其他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用多樣化的特色服務項目為市民群眾送去“小幸福”,讓文明實踐走新更走心。

同時,“20愛心集市”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愛心銀行”流動積分兌換點,鼓勵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公益捐贈、善行義舉等獲取積分,用積分兌換獎品服務,讓志願者的愛心得到“雙向循環”,實現共建共享的“雙向奔赴”。(完)

來源: 樂至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