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崇州市作為成都平原糧食主産區和四川天府糧倉成都核心片區,自覺扛起“保地穩糧”政治責任,積極培育“天府好糧”特色品牌。按照“補鏈延鏈強鏈、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通過實施供應鏈、加工鏈、價值鏈、傳播鏈、流通鏈、服務鏈“六鏈融合”品牌發展路徑,“天府好糧”品牌知名度、認知度、美譽度、忠誠度、信任度得到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
崇州市十萬畝高産穩産高效綜合示範基地。(崇州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完善源頭供應鏈,不斷增強品牌底座力
聚焦土壤、大氣、水資源等農業生産環境和種子、技術、人才等現代管理要素,崇州建設形成“天府好田”項目集群,築牢“岷江源頭水、天府好稻田”的田園基底,建強“天府好糧”特色品牌底座。
崇州在四川率先探索形成“五糧”融合、“五優”聯動的發展機制,按照“七網”配套(田網、路網、渠網、觀光網、信息網、服務網、設施用地網)方式建成規模連片的高標準農田22.77萬畝,佔永久基本農田的92%。建成隆興片區十萬畝糧油産業園、道明片區十萬畝糧經産業園。2023年崇州糧食産量達22.7萬噸,增長1.4%。
同時,崇州不斷引育農業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引進農業科技領軍人才185人,為糧食生産提供品種規劃、測土配方等“7+3”全程解決方案,滿足糧食規模經營主體對耕、種、管、收、賣等多樣化服務需求。崇州培育鄉村振興技能人才1200餘人、新型職業農民11152人,為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崇州市糧油適度規模經營率達到90%,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率、綜合機械化率、信息化分別達98%、95%、91%,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面100%。
在農産品質量安全方面,崇州圍繞“好米、好油、好預製”的結果導向,強化農産品質量管控,“兩品一標”農産品認證54個、面積達41.9萬畝,創建成為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
四川農村社會化服務總部崇州中心。(崇州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鑄造精深加工鏈,不斷增強品牌競爭力
崇州聚焦農産品加工短板,提升糧油精深加工水平,建成佔地約1000畝的榿泉糧油食品加工園區,入駐企業36家,2023年實現産值13.2億元。
在補齊糧食烘乾倉儲設施短板方面,崇州已建成糧食烘乾中心20個、農戶科學儲糧倉2000個,日烘儲稻穀5萬餘噸,減少原糧損失2%以上。在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方面,崇州聚焦糧油“鏈主”企業,培育壯大岷江米業、芳樂然、川味食坊、艾家食品等本土精深加工鏈主億元企業,引入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稻米分選、去皮、拋光和包裝設備,建成産能10萬噸大米智能工廠,引進菜籽油精深加工及菜籽粕油提煉設備,建成産能5萬噸川西油菜籽加工廠。在拓展精深加工産品方面,崇州建成艾小喜(四川)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研發米酒産品。建成10000畝穩糖米種植基地,成功開發輕食類、功能類系列産品10余種。
提升品牌價值鏈,逐步提高品牌認知度
崇州構建了“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産品品牌”的品牌矩陣,依託“天府好米”運營&&打造一批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産品,提升“天府好糧”特色品牌附加值。
從2018年起,崇州就開始培育“農耕”品牌,提煉品牌形象,制定並完善了品牌管理辦法,培育豐富了隆興大米、崇州枇杷茶、崇州蜂蜜、崇耕匠造和崇州非遺等5大類産品。
崇州還聯合紅旗連鎖、京東農場等,組建“天府好米聯盟”,打造榿泉糧油食品加工體驗店、艾家食品線上售賣直播活動室等展銷&&,鏈結優質渠道和消費者需求,實現糧油品牌化銷售收入增長30%以上。2023年,崇州農産品電商網絡銷售額達6.9億元,佔農産品銷售總額41%。
與此同時,崇州還成功培育糧油産品及衍生産品企業品牌“天府·蜀州糧倉”、蝦 藕遇、小亭米、健生堂、艾小喜等企業品牌15個。全市“三品一標”認證産品72個,其中有機48個,無公害19個,地標4個,綠色1個。年産值過億企業6家,産品市場競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
天府慢城景區。(崇州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整合營銷傳播鏈,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崇州持續深度開發“崇耕”區域公共品牌,促進“賣産品”向“賣品牌”轉變,促進“賣大米賣菜籽油賣預製菜”向“重概念拼生態賦文化強營銷”轉變。
崇州依託天府糧倉MCN機構,吸引帶貨達人、合作商家、網紅主播入駐,“播田園、播糧食、播活動、播豐收”,形成“頭部大網紅+群星全民紅”“全民營銷矩陣”,提升天府糧倉“崇耕”IP品牌效應。
崇州持續舉辦“崇耕”主題糧油文化節,舉行崇州美食盲評,以增強公眾對“崇耕”品牌的認知度和好感度。同時,崇州積極組織企業參與農博會、西博會、廣州國際食用油産業博覽會(IOE世界油博會)等,深入推進糧油品牌化建設,為“天府好糧”品牌及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塑造品牌形象、擴大産品銷售提供高效交流&&。
此外,崇州還實施崇耕“百城千店”計劃,漸進式推進崇州市-成都-市外三級市場開發策略,逐步推進“天府好糧”向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大城市等拓展,在崇州地區實施“天府好糧”特色糧油産品“進餐館、進食堂、進展館、進景區”行動。
暢通産品流通鏈,加快提升品牌美譽度
崇州堅持大流通理念,從倉儲、流通、銷售終端“全鏈條”提升,打通堵點、破解難點、發揚優點,促進“天府好糧”更快更優從田間到達餐桌。
崇州健全糧油“五級”倉儲體系。按照“調需求、精分揀、鏈運輸、保質量”理念,建立健全基地倉—加工倉—成品倉—批發倉—終端倉“五級倉儲體系”。目前,已有岷江米業、五糧豐、蜀禾家等6家企業具備糧油倉儲和大米加工能力,糧油年倉儲周轉能力達30萬噸以上,其中岷江米業已將原崇州國家糧食儲備庫庫容合併,進一步增大了糧油倉儲功能。
同時,崇州市暢通糧油“五類”流通渠道。推進農産品“農戶—經紀人—批發商—零售終端—消費者”的傳統單一流通模式升級,針對C2B、B2B、O2O、B2C、F2C五類模式,分類施策,暢通市場循環。初步形成種糧農戶、土地股份合作社、大米加工企業、大型糧油超市、農産品電商等多渠道流通格局。
此外,崇州還完善了糧油“六種”銷售終端。加強旗艦店、商超、專賣店、農貿市場、便利店、餐飲店等終端體系建設,統一店面裝修、統一品牌調性、統一品牌範式,以銷售終端的“艦隊”塑造“配送端口”“品牌窗口”,塑造“崇耕”獨特且一致的品牌形象。
補強客戶服務鏈,加快提升品牌忠誠度
崇州市堅持“客戶第一”,開展售前售中售後“全鏈條”服務,促復購率、轉介率和忠誠度大幅提升。
崇州市在售前提供持續性精準服務。建設AI智能運營系統,搭載人工智能客服、大數據智腦、數據雲等工具,收集和分析網絡終端及線下實體店的訪問記錄、購物車數據、客戶服務交流記錄等數據。與市場研究機構、諮詢公司合作,定期獲取市場需求數據分析報告。
同時,崇州市在售中打造沉浸式悅購服務。建設數智門店系統,確保消費者在不同渠道間的無縫切換和一致體驗。選擇商超內顧客流量較大的區域,如主通道附近、入口處或食品區的顯眼位置,與相關産品(如米粉、米餅、預製菜等)一起陳列。
此外,崇州在售後形成一站式閉環服務。建設CRM客戶管理系統,建立客戶數據庫,全面收集、處理和分析顧客在售前需求、售中體驗及售後評價的各類數據,挖掘客戶的復購和推薦行為。設立專門的服務台和售後客服團隊,快速響應和處理顧客的投訴和退換貨要求,讓顧客購物無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