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位於四川省邛崍市的天府現代種業園,正迎來一場新優品種同&競技的“大比武”。
9月5日至6日,2024天府國際種業展暨天府良種擂&賽在天府現代種業園拉開帷幕,大會種植展示了811個水稻、玉米、蔬菜等品種,並組織專家評審組對其中近300個長江上游水稻良種進行田間現場考評。通過田間評選、現場觀摩、發布推介等系列活動,優選天府良種,建設“天府糧倉”。最終,52個展示品種脫穎而出,獲得大會推薦。
2024天府國際種業展暨天府良種擂&賽田間評選及觀摩現場。(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戰略:“天府糧倉”托起“國之大者”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李宇飛在致辭中&&,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種業發展,&&了四川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召開了全省種業振興大會,着力推進種業振興五大行動落地見效,種業振興“一年開好頭”開局良好、“三年打基礎”取得明顯成效和進展。
四川圓滿完成全國第三次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建成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中心庫;建成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天府種業實驗室等重大科研&&;組建了四川省種業集團,認定了20家省級領軍種業企業和成長型種業企業,一批具備競爭力和帶動力的企業已見雛形;開展制種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堅行動,建立水稻制種基地信息庫,2023年全省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到22萬畝,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夯實了種業根基。
邛崍是全國産糧大縣和國家級制種大縣,正聚力打造中國西部新時代現代種業發展高地核心承載區。邛崍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呂如藍致辭&&,邛崍市高度重視種業發展,高標準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天府現代種業園,布局建設綜合性省級種質資源庫——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農業農村部天府種業創新重點實驗室邛崍中心等7個重大功能性&&,集聚27家種業及關聯企業、10個創新團隊入駐邛崍,從種業研發、生産、推廣、服務等關鍵核心環節全産業鏈推進種業發展。
2024天府國際種業展暨天府良種擂&賽活動現場。(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基石:天府良種夯實底座支撐
天府良種為天府糧倉提供強大底座支撐。此次大會種植展示了來自130家科研院所及種業企業的811個水稻、玉米、蔬菜等品種,並組織專家評審組,對大會徵集的近300個長江上游水稻良種進行田間現場考評,優選並推介天府良種。
會上,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丁明忠發布天府良種擂&賽品種評選結果。天府桂朝、蜀香優668、瀘兩優2840等52個品種獲大會推薦。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發展處處長沈麗、四川省種子站站長馬暉為獲選代表頒獎。
頒獎儀式現場。(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本次大會展示的水稻品種類型多樣,包括高産優質、加工專用、重金屬低積累品種等。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李平團隊育成的具有重金屬鎘低積累功能的榮勝優520,也在展示品種之列。
“四川省水稻品種有數量、有質量。”李平作報告&&,2024年度超級稻確認品種,全國共10個品種入選,四川佔3席,分別是川康優2115、川種優3607、川康優637。目前全國超級稻認定數量139個,“四川籍”有17個。“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建設,就是讓糧倉裝滿糧、裝優質糧、裝安全糧。”李平團隊正圍繞重金屬鎘低積累水稻種質創新與品種培育、加工專用稻的培育與成果轉化應用、優質香型品種的培育、種子生産技術創新與全程機械化制種等領域進一步攻關,致力於以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保障天府糧倉建設的良種有效供給。
良種播下,良法跟上。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副研究員歐陽裕元介紹了園區示範基本情況及機械化生産技術、綠色高效生産技術的應用。歐陽裕元&&,現代稻作技術內涵在於發掘品種的産量潛力、縮減産量層次差異,農機農藝高度融合、信息化密切結合,以及資源高效利用、綠色可持續,實現抗逆避災豐産。
天府現代種業園。(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載體:興才聚力共築種業高地
擂&賽的舉辦地邛崍,正集聚起全國種業優勢資源。
邛崍是“天府糧倉”建設的重點區域,天府現代種業園是“天府良種”的重要承載地之一。邛崍持續創新&&建設、引育鏈主企業、聯合育種攻關。天府現代種業園積極推動種業要素資源集聚,引進種業領軍型企業先正達、荃銀高科等企業27家。
種業振興,企業是骨幹力量。會上,邛崍市人民政府與四川豐大種業有限公司進行四川豐大總部基地項目簽約,進一步深化企地合作,助力川種振興。
四川豐大總部基地項目簽約儀式現場。(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邛崍多措並舉建強種業人才隊伍,繪製人才引育“圖譜”,並於2024年8月印發種業人才引進激勵辦法(試行)。
會上,邛崍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何飛發布與解讀邛崍市種業人才引進激勵辦法。辦法通過引才資助、項目資助、育種資助等多項舉措進行激勵,旨在持續引進和集聚高端種業人才,高質量推進邛崍建設中國西部現代種業發展高地核心承載區。根據辦法,在引才資助方面,種業A類人才、A類團隊可享受200萬元資助,B類人才、B類團隊可享受60萬元資助。項目資助方面,對引進的種業人才作為項目負責人,由邛崍市組織推薦新取得的種業科研項目,國家級種業科研項目可享受最高80萬元獎勵,四川省級種業科研項目可享受最高50萬元獎勵,成都市級種業科研項目可享受最高20萬元獎勵。
政策激勵、企業引領、科技賦能,一個由西南輻射全國的種業高地正在邛崍日益崛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