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四川省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軌道交通資陽線車站正式亮相。線路秉持“一線一主題”“分級設計”的設計模式,將軌道交通功能與地域文化、臨空經濟特點相結合,打造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線、風景線、暖心線,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再添一張文化名片。
軌道交通資陽線工程起於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福田站,止於資陽北高鐵站。線路全長38.7公里,共設站7座,其中高架站3座(福田站、蘆葭站〔預留站〕、資陽臨空站)、地下站4座(幸福大道站、萇弘廣場站、寶&站、資陽北站),設臨空車輛基地1座。
資陽北站。(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彰顯臨空特質,展示“現代時尚 成資融合”新風貌
軌道交通資陽線作為串聯資陽市中心城區、天府國際機場片區的重要經濟走廊、重點産業協作帶和重大鐵路航空樞紐,不僅對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提升成都都市圈核心能級、加速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具有重要意義,也肩負着經濟繁榮與文化交融的使命。
根據“歷史當代兼顧、川蜀特色明顯、社會影響深遠、區位高度關聯”等標準,精心篩選成都和資陽曆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代表元素,結合理論研究、大數據分析、問卷調研和專家評定等方法,最終確定了“現代時尚 成資融合”的線路主題和“現代産業 文化創意”的風格定位。
寶&站。(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設計團隊運用現代化藝術手法,綜合運用鋁板、鋼制複合板、花崗岩等材料,以檸檬黃與灰白為主色調,車站柱面以絲網印工藝展現安岳石刻、銅車馬、三賢故里等文化元素,重點展示成都和資陽融合發展的新風貌。”成都軌道建設公司設計與前期中心副主任張昌國&&。
資陽臨空站外部結構。(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跨江越線,創新施工技術書寫工程建設紀錄
據介紹,軌道交通資陽線高架段長23.47公里,挂籃施工是資陽線三大建設難點之一。如果把高架橋施工比作一曲高空之舞,那麼其中的9處挂籃施工則是舞蹈中的高難度特技。
“9座挂籃連續梁的完美合龍標誌着工程進度和技術創新的雙重勝利。”成都軌道建設公司項目管理一中心副主任南快飛&&,針對懸臂現澆梁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施工周期長的特點,項目採取了嚴格管控措施,包括全封閉硬質兜底防護,保障了施工和既有運營公路的安全。此外,技術人員對不平衡段設計在施工前反復檢算、過程中嚴密監測,最終確保了線型外觀的高質量。
軌道交通資陽線挂籃施工現場。(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資陽線高架橋上跨運行中的18號線時,蓋梁採用了全封閉鋁扣板作為防護兜底。由於施工地點下方是運營中的線路,只能在18號線結束運營後的天窗期施工。“作業時間非常有限,一般每天只有三個小時。”施工單位中鐵二十三局資陽線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説,“鋁扣板全防護兜底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高空作業的工人提供了安全的作業&&,有效保障了既有線行車安全。”
2022年12月10日,資陽市民見證了寶&站至萇弘廣場站區間右線盾構機成功穿越沱江,完成425米水下掘進,這是成都軌道交通首次採用雙模盾構技術穿越長江支流。
寶&站至萇弘廣場站區間長2445米,穿越地層主要為中風化泥岩、砂岩地層,為保證工程安全,採用了土壓+泥水雙模盾構機進行掘進施工。“這種盾構機可高效掘進並更好地控制地層沉降,根據不同的地質和沉降監測數據調整掘進模式,確保了盾構施工安全穩定。”軌道交通資陽線工程施工總承包部副指揮長田立&&。
各車站均配備無障礙衞生間。(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乘客優先,全齡友好服務助力出行無憂
軌道交通資陽線各車站均配備無障礙衞生間、緊急呼叫按鈕、兒童專用洗手池和馬桶,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幸福大道站和資陽北站設有母嬰室,配備嬰兒護理&、哺乳間、洗手池等設施,為攜帶嬰幼兒出行的母親提供了就近私密空間;車站客服中心在19號線二期高低位設計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採用半開放式設計,方便兒童和輪椅乘客問詢,並搭配自助處理終端,實現票亭無人值守時,乘客需求一鍵響應。同時,優化導向標識,&&口頂面及側面設置大尺寸導向標識,滿足不同距離乘客清晰識別;無障礙垂梯立面增設發光標識,便於乘客在夜間識別信息。在&&口設計方面,結合垂直電梯採用貫通門設計,方便乘客在同一方向進出;增設行李坡道,為攜帶行李、推車等乘客提供便利;&&口與垂梯雨棚結合,為乘客提供等候、避雨的過渡空間,提升出行舒適度。(完)